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特殊工种 > 按劳动法工资是多少

按劳动法工资是多少

时间:2023-08-2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2578

劳动法中的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同工同酬的原则。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此外,根据法定休假日、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工资的组成

工资总额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1. 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根据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计时工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已完成工作的工资
  • 结构工资制下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
  • 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
  • 运动员体育津贴

2.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根据计件单价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计件工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
  • 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的工资
  • 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的工资

3. 奖金

奖金是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奖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生产奖
  • 节约奖
  • 劳动竞赛奖
  • 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 其他奖金

4. 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报酬。津贴和补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 保健性津贴
  • 技术性津贴
  • 其他津贴

5. 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影响工资的因素

工资的确定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与劳动者所承担的工作或职务的特性及其状况有关的因素。内在因素包括:

  • 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包括潜在劳动形态和流动形态
  • 职务的高低
  • 技术和训练水平
  • 工作的时间性
  • 工作的危险性
  • 福利及优惠权利
  • 年龄与工龄

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的状况、特性无关,但对工资的确定构成重大影响的一些经济因素。外在因素包括:

  • 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
  • 企业负担能力
  • 地区和行业间通行的工资水平
  •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 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 产品的需求弹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裁员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企业裁员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规定,补偿金通常一次性发放,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月工资高的劳动者也有相应的支付标准。合法裁员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等,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裁员时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否

  • 劳动法第28条规定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第28条规定的经济补偿。该补偿根据劳动法的不同条款及具体情况而异,包括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给予的经济补偿,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补偿办法,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偿方式等。根据不同的劳动合同解除情况,如协商解除、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等,经济补

  •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破产时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补偿标准与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有关。公司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包括员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等。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涉及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争议

  •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 被降职离职后的补偿问题
  • 劳动者赔偿责任及扣除工资处理的区别
  • 没有签合同被辞退如何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