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预购商品房怎么办理预告登记?

预购商品房怎么办理预告登记?

时间:2023-08-24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3509

预购商品房是否需要办理预告登记?

购买期房后,如果购房者交付全款且不需要办理预购贷款,可以选择不申请预告登记。然而,如果购房者需要用所购房屋办理预购贷款,则必须办理预告登记。根据相关规定,申请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必须提交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证明。

预告登记的重要性

预购房屋后是否进行预告登记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商品房预告登记是一种保全请求权,旨在保护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在购房合同有效的前提下,预告登记的目的是确保购房合同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换句话说,如果开发商或出售人在签订卖房合同后,私自将房屋卖给他人,早先购房者可以通过预告登记来对抗开发商的转让行为,并根据法律规定要求法院裁定其新的转让行为无效。这有效地防止了“一房数卖”行为,保护购房者的合法利益。

房屋预告登记所需提交的要件资料

房屋预告登记所需提交的要件资料包括:

1. 基础资料

  • 登记申请书
  • 申请人双方身份证明
  • 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

2. 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A. 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证、商品房预售合同、购房票据(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时提交)。

B. 抵押合同、主债权合同、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证明、购房票据、维修资金票据、契税完税证(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时提交)。

C. 转让合同、房屋所有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转移预告登记时提交)。

D. 抵押合同、主债权合同、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预告证明(房屋抵押权预告登记时提交)。

房屋预告登记所需缴纳的费用

房屋预告登记所需缴纳的费用包括:

登记费:住房60元/件,经济适用住房30元/件;非住房400元/件。

抵押手续费:非住房按抵押额的0.08%收取,住房抵押免收手续费。

预购商品房后如何申请预告登记?

购房人预购期房后,为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应提交以下材料申请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

  • 登记申请表
  • 身份证明
  • 已登记备案的商品房预售合同
  • 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也可以在预购商品房合同条款中一并约定)

预告登记可以由预售人和预购人共同申请,也可以由预购人根据约定单方申请。登记机构受理并审核后,将预告登记事项记录于登记簿,并向房屋权利人发放房屋预告登记证明。

购买现房无法过户时如何申请预告登记?

如果因合法原因暂时无法过户购买现房,预告登记应由预告登记权利人(一般为买方)和预告登记义务人(一般为卖方)共同向登记机构提出申请。需要提交的主要登记文件包括:

  • 登记申请书
  •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 房屋买卖合同
  • 卖方的房屋所有权证及双方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也可以在房屋买卖合同条款中一并约定)

登记机构受理并审核后,将预告登记事项记录于登记簿,并向房屋权利人发放房屋预告登记证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证过的房屋的买卖是否合法

    公证过的房屋买卖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只要房屋公证合法且不属于禁止买卖的情形,所有权人就有权进行买卖。同时,所有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可在其不动产或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但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私

  •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介绍了办理转移登记所需的证明和凭证。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机动车贬值的估算方法,包括实体性贬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主观察法、使用年限法和行驶里程法。

  •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当被执行人购买的期房被司法拍卖时,竞买人可凭法院司法拍卖文书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房屋登记部门需协助办理,依据《房屋登记办法》规定完成相关手续。涉及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要求登记时,房屋登记机构应予以办理并在房屋登

  •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动产和不动产在经济学上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它们在法律上的区分。动产是可以移动而不损害其经济价值的物,如金钱、器物等;不动产是不能移动或移动会损害其经济价值的物,如土地和建筑物。动产和不动产可以互相转变。在法律上,得失变更、诉讼管辖及涉外法律适用、税法中

  • 开发商一房多卖谁取得房屋所有权
  • 办理房产预抵押有期限吗
  • 最新房地产抵押登记的程序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