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产权 > 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时间:2023-09-2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3906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人自然是免不了会生病。职工在病假期间依旧是享有工资的。但有人会有疑问,病假工资计算比例是怎样确定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说说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一、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1、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实际履行与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按实际履行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2、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未明确约定的,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与劳动者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3、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均无约定的,按劳动者正常出勤月, 依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的70% 确定。

  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病假工资如何计算的实操细则:

  A:短期病假

  短期病假一般指的是员工经过短暂的治疗就可以正常工作的短期病假。

  (1)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的,要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中《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要按《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50-70%确定。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和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B:长期病假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这种医疗期要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来执行。

  C:病假工资计算公式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

  病假工资=(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月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D:病假工资的保底和封顶标准

  1、病假工资的保底标准

  企业在制定员工病假规定的制度时,要特别注意病假工资不能低于合同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全国各地有规定的按照本地规定执行。

  2、病假工资的封顶标准

  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各地区可按照当地政策执行。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你都明白了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科研用地的抵押权问题

    科研用地抵押权问题。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了科研用地的抵押,一般不得抵押。但存在例外情况,如科教用地中的非公益设施财产可以设定抵押权。科研用地的使用年限根据不同用途而定,最高年限可为。摘要关注点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与例外上,并结合了科研用地的定义和使用

  •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土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原则上不能买卖和出让。但在符合规划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例外处理。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需符合一定条件,且需经政府审核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还需办理审批手

  • 使用年限

    商业配套和办公用地的使用年限缩水问题,指出相比于住宅用地,其使用年限严重缩水。文章还阐述了产权时间、土地所有权和房屋产权的区分,以及商住住宅存在的风险,如交易税费、按揭方式、日常生活成本、设计标准和落户问题等。同时,商住住宅也有保值性较好的优点。

  • 拆迁安置房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拆迁安置房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家庭成员内部分配异议、无产权拆迁安置房产权证办理问题、房价变动对交易的影响以及房屋被债权人查封的风险。购房者在签订协议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风险并谨慎决策。

  • 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使用权问题
  • 离婚房产去名字费用的相关法律问题
  • xx市国土资源局xx分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