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产权 > 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时间:2023-09-2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3906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人自然是免不了会生病。职工在病假期间依旧是享有工资的。但有人会有疑问,病假工资计算比例是怎样确定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说说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一、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

  1、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实际履行与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按实际履行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2、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未明确约定的,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与劳动者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3、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均无约定的,按劳动者正常出勤月, 依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的70% 确定。

  加班工资和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病假工资如何计算的实操细则:

  A:短期病假

  短期病假一般指的是员工经过短暂的治疗就可以正常工作的短期病假。

  (1)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的,要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中《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要按《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50-70%确定。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和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B:长期病假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这种医疗期要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来执行。

  C:病假工资计算公式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

  病假工资=(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月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D:病假工资的保底和封顶标准

  1、病假工资的保底标准

  企业在制定员工病假规定的制度时,要特别注意病假工资不能低于合同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全国各地有规定的按照本地规定执行。

  2、病假工资的封顶标准

  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各地区可按照当地政策执行。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病假工资计算比例的确定”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你都明白了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老家乡镇上的小产权房适合买吗

    老家乡镇上小产权房的购买问题。小产权房只有使用权,无法取得正式房产证,存在法律风险。购买需遵守土地管理法和宅基地规定。共有产权房可以购买,但需注意权益分配和后续处置问题。小产权房买卖纠纷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摘要关注小产权房的法律风险、产权特点以及解决

  • 婚后怎么办理房产证才能属于我自己的

    婚后如何办理房产证归属自己、办理个人房产以及办理个人房产赠与的流程。在办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规定差异,确保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和登记流程操作。对于个人房产的归属,需明确房产的权益份额,并准备相关材料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办理房产赠与需签订书面合

  • 结婚后房产证公证有效吗

    结婚后房产证公证的有效性。结婚后进行房产证公证是有效的,能避免财产纠纷,保障合法权益。婚后购买的房子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特殊情况需考虑购房款的来源和产权登记情况。夫妻一方单独全款买房需准备有效身份证件、结婚证、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和购房款支付凭证等

  • 公寓产权到期后怎么办要交多少钱

    公寓产权到期后如何处理及所需费用的问题。产权到期需要续期,需向政府提出续签申请并缴纳土地出让金。不同地段的续期费用按照楼面毛地指导价格的不同比例补交。此外,公寓的产权可以转让给子女,但监护人必须保证收益不损害未成年人权益。

  • 城中村回迁房可以办房产证吗
  • 新的安置房可以办房产证吗
  • 遇到产权纠纷怎么解决最有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