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程序 > 专利仲裁不能仲裁事项有哪些

专利仲裁不能仲裁事项有哪些

时间:2023-07-24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5924

  在实践中,专利仲裁不能仲裁事项有哪些呢?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哪些专利纠纷可约定通过仲裁解决

  当事人对涉及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专利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保密协议)的纠纷,可约定通过仲裁解决。

  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专利侵权纠纷,有利于缓解专利侵权案件行政处理效率低,案件过于依赖于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单一的现状。仲裁在解决专利侵权纠纷方面与行政处理及诉讼相比更具有优越性,不仅能减轻当事人负担避免“讼累”、还能节约行政和司法资源,提高行政和司法效率。因此,在我国构架专利侵权仲裁制度非常必要。

  二、构建专利仲裁制度面临的问题

  1、专利仲裁制度的定位

  专利仲裁制度是针对目前专利侵权纠纷解决途径单一提出的。专利侵权领域,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尚没有形成,在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这三类纠纷解决途径中,作为公力救济之一的行政保护无法发挥预期的功能,社会救济完全缺失。建立专利仲裁制度能够构建专利侵权的社会救济,疏导纠纷解决途径,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途径。

  虽然在国外仲裁已经被大量运用解决社会纠纷①,但是我国目前仲裁解决社会纠纷的能力和处理的社会纠纷案件数量尚且有限,仲裁还只是作为诉讼的一种补充性的纠纷解决途径,诉讼仍然是当前解决社会纠纷的主要途径。

  在专利侵权纠纷解决机制中,专利仲裁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仲裁的可适用性仍然需要社会的进一步认同,在仲裁协议的达成、仲裁庭的设置、仲裁员的选任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将专利仲裁定位为一种主流性纠纷解决途径为时尚早,然而,由于仲裁制度迎合了专利案件的审理需求,专利仲裁制度的发展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对于运用诉讼程序处理,会面临较大难度的案件,如果适用仲裁程序能够更加合理、效率地解决纠纷,理应让当事人根据案件的特点多一种解决纠纷的途径选择。专利仲裁制度应该发展为诉讼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使其成为诉讼的一种有益补充。

  2、仲裁协议的达成

  目前仲裁大量运用在合同纠纷领域,这是因为合同法律关系在违约行为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当事人很容易在合同成立之时就达成仲裁条款。侵权法律关系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才产生的,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时,双方当事人之间已经是对抗状态,难以协商相关仲裁事项,也难以达成仲裁协议。

  然而,很多专利侵权案件的特点与仲裁程序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运用仲裁程序处理能带来较大的优势,对于这些案件,如果仅仅因为双方没有协商的机会或者协商的时机不成熟而失去仲裁的适用空间,实质上是社会纠纷没有通过合理的途径高效地解决,也不利于双方当事人有效解决争议。目前,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专利侵权案件的数量很少,立法设立的行政处理的功能没有有效的发挥,因此,如果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发挥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居间促成仲裁协议,有效实现案件分流和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专利法》第60条规定了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调解的职能,目前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调解工作一般是对专利侵权认定、赔偿等实体部分达成调解协议。在专利仲裁制度建立以后,对于确实适合仲裁处理的案件,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把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解方向。调解范围从实体扩大到程序,也是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加强的表现。在调解过程中,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调解与行政处理、仲裁程序接轨的模式,如果权利人希望通过仲裁处理纠纷,同时同意在无法达成仲裁协议之时给予行政处理,则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先行告知被控侵权人,一旦在规定的时限内无法达成仲裁协议,则会启动行政处理程序。调解与行政处理、仲裁程序接轨的模式显然更有利于仲裁协议的达成。随着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社会服务职能的加强和调解与行政处理、仲裁程序接轨模式的建立,必然能够较大范围地扩大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利侵权案件受理量,更好地实现专利法赋予的处理专利侵权案件的职能。

  即便是当事人已经将专利侵权纠纷诉诸于法院,也并不是没有专利仲裁制度的适用空间。在法院审理该侵权案件确实存在技术上难度、法院现阶段案件积压很严重或者适用仲裁制度确实具有较大的优势时,法院也可以将专利仲裁作为调解结案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这种处理方式在国外已经具有较成熟的经验了,在美国华盛顿高等法院,当某些民事案件被提交到法院时,首次由有关专家会晤起诉人,并根据案情和当事人的愿望,帮助当事人选择最合适的手段(调解、仲裁,或者审判)以解决争议;在佛罗里达州,根据该州的法律,允许法官将案件分流,指导当事人去进行仲裁①。对于上述已经起诉至法院但实质上更适合仲裁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法官主持的调解程序中达成仲裁协议,则案件也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3、专利仲裁的民间性

  仲裁机构的去行政化是仲裁法实施多年逐步实现的目标②。专利仲裁制度也应该将民间性作为其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然而从仲裁制度1954年在中国开始实行起,直到1994年颁布仲裁法,才明确将仲裁机构的民间性写入法律③,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多数仲裁机构仍然实行收支两条线,其资金来源通过行政机关拨付,其领导岗位由行政机关领导兼任①。专利仲裁制度在设立之初,其制度的实施、推广还需要地方专利行政机关的协助,组建仲裁机构在人力、资金上都需要行政机关的支持,仲裁员的选任、监督也需要地方行政机关的参与,因此,专利仲裁机构设立初期,虽然在法律地位上应该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然而在资金来源、人事任免、业务承接上,需要依赖地方专利行政机关。在专利仲裁制度得到推广之后,案源已经稳定,社会信誉得以建立,才能逐步的去行政化,真正的实现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脱离对财政的依赖,靠公正、高效仲裁和优质的服务获得公信力和市场。

  虽然专利仲裁在适用的初期需要依赖地方专利行政部门在案源、仲裁员选任、仲裁程序设立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帮助,但是专利案件的仲裁审理却必须保证其民间性。专利仲裁是一种社会救济的手段,不能与行政机关的公力救济相混淆,仲裁审理的民间性是仲裁制度与其他纠纷解决途径相比的特色和优势,只有从制度设立之初就保证专利仲裁审理的民间性,才能使专利仲裁制度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确立其社会信誉和权威性。仲裁审理的民间性的核心是要保证专利仲裁庭的独立性,仲裁庭必须独立审理案件,不受仲裁机构的干涉。

  上述文章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了“专利仲裁不能仲裁事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介绍,相信您对专利仲裁不能仲裁事项有了一定的详细介绍,希望上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您有需要,建议咨询手心律师网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新劳动法下的经济补偿制度

    医疗纠纷赔偿计算标准包括医疗费赔偿金额、误工费赔偿金额、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赔偿金额等。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民事诉讼解决。医疗侵权责任构成

  • 仲裁起诉内容可以不一样吗

    应该是一样的;但是若是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增加的要求也可以的。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专设机构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 仲裁机构仲裁的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

  • 经济仲裁法律制度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争议解决制度和方式。仲裁委员会之间无隶属关系,互不干涉。一裁终局的原则:在裁决做出之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 中国的仲裁制度是怎样的

    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中国仲

  • 仲裁文书中仲裁发展历程问题
  • 准据法是什么法
  • 谈中国涉外仲裁保全制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