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634
众筹平台是提供众筹融资的信息中介平台,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成交费、会员费、股权、广告和升级促销。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

(一)成交费

无论是捐赠型、股权型或是回报型,几乎每一个众筹网站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成交费,这个费用通常为3%至10%,有时甚至高达30%。这实际是一种众筹发起人跟投资者的互利安排,只有项目成功时才需要交费;如果项目失败且没有钱转手,通常情况下以抵押金或投资金将返还给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成交费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最终筹集了数十万美元,那么成交费也将上涨。因此,这一点应该列入项目和项目预算计划中。

(二)会员费

这种收费方式不常见,但一些众筹网站也提供了“会员”或“认购”服务。比如每月只要支付若干美元,就可以创建任意多的项目。这笔费用是固定的,即便项目非常成功,众筹平台也不会从项目中抽取资金。

(三)股权

有些股权众筹平台不止要交成交费,还要你业务或公司的实际股权。这就不只是募集资金的百分之几,还有贵公司的未来期权收益,这种收费方式类似于投资者的投资。

(四)广告和促销升级

除了提供给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常规服务,一些众筹网站还提供额外收取的高价服务。一般包括获得网站的咨询服务、材料评估、视频制作软件或专题位置。这种“免费增值”模式正在高科技产业普及,似乎在众筹产业也大有流行之势。真正的众筹服务市场大幕即将拉开,这无疑将给众筹网站提供更多寻找合作伙伴和赚钱的方法。

二、众筹平台设立不需要牌照

股权众筹完全不需要牌照支撑。股权众筹平台其实也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把一些企业的详细经营信息放到网上,供投资人自行判断风险,风险基本都是有投资人承担的。股权众筹平台帮助交易,但并不介入资金,并非资金中介。所以,没必要像银行、保险那样发放牌照。但监管还是必须的。

三、众筹平台流行的原因

1、互联网公司的普及让创业公司和潜在的投资人之间信息的更加透明。

2、因为投资者越来越多元化,所以会要求有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产品。对天-使投资人来说,众筹也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3、国内两会对创业也非常支持,所以整个法律法规的认可是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四、股权众筹平台的价值

1、对个人的投资者来说比较简单,是一个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是一个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2、对投资机构来讲,有机会通过股权众筹平台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项目的判断,包括定价能力,也容易建立起来一个基金品牌,利于未来的基金募集。

3、对创业公司来讲,丰富了融资渠道。另外,可以获得更多的媒体的关注、品牌的曝光,尤其是在有大流量的大平台下,是一个免费推销企业品牌的机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众筹平台设立与市场准入条件

    股权众筹平台的设立与市场准入条件,包括公司设立、净资产、专业人员、技术设施、业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股权众筹平台需在设立后5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业协会备案,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协会规定,不得从事自身或关联方融资、提供对外担保或股权代持等行为。

  • 股权众筹谨防的五个陷阱

    对于委托持股模式,众筹股东的名字不会在工商登记里体现出来,只会显示实名股东的名字。尽管法律认可委托持股的合法性,但是还需要证明众筹股东有委托过实名股东。这种委托关系,是众筹股东和实名股东之间的内部约定。如果这种约定没有书面文件,或者其他证据证明,**公

  • 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

    根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4年上半年,中国众筹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23起,募资总额达1879107万元人民币。其中股权众筹事件430起,募资总额为15563万元人民币。目前来看,我国股权众筹的经营模式包括:领投人-跟投人模式,以大*投为代表;合

  • 股权众筹运营模式及法律风险

    众筹平台一般不以股权、债券、分红、利息等资金形式作为回报,而是从融资成功的项目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比例一般控制在5%-10%。众筹还面临着非法集资和非法发行股票等法律风险。后者是股权众筹容易触碰的法律红线。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股权众筹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即《

  • 股权众筹有哪些特征
  • 进入股权众筹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 股权众筹的出资人利益涉及哪些方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