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与个人贿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贿赂,都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而向某些人员进行贿赂。虽然都发生了贿赂行为,但一个是商业性的,一个是个人性的,很多人觉得它们应该要有所区别。那么大家清楚商业贿赂与个人贿赂的区别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商业贿赂犯罪
商业贿赂犯罪是个集合概念,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和单位行贿罪等10种罪名,行贿的主体既可是个人也可是单位.
个人贿赂犯罪
贿赂的形式主要指的是用给予报酬(如金钱、财产、利益或方便)来收买某人,贿赂较为明显的特征则是建立在给予或接受贿赂人的直接财产或其他特权基础上的非法利益,,或得到其他人的同意但并非合法的要求。贿赂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则是具有隐蔽性、交易物为贵重物品。
商业贿赂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第一,承担民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承担行政责任。《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9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规定以行贿手段销售或者购买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2条的规定,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购买或者销售商品时收受贿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63、164条规定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385至393条分别规定了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
除了以上三种法律责任外,有关机关还可以对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商业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将任何不正当利益都视为贿赂犯罪会使司法机关难以确定定罪量刑的标准,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然而,这种担忧是不必要
犯商业贿赂罪的追诉标准是个人行贿金额超过1万元,单位行贿金额超过20万元。如果商业贿赂的收受方将收受的贿赂款归个人所有,并且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也应予以追诉。商业贿赂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补偿暂行条例》,农村房屋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结构类型而定,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捣(预)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砖瓦房每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