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减否纠纷的处理
对定金是否已经核减存在争议,民事证据盖然性理论来定夺。11月1日,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对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进行了宣判,判决被告王某支付原告项某货款4675元。
被告王某于2008年8月开始向原告项某订购编织袋,并向原告支付了1000元定金,原告向被告出具了收条。之后,双方一直存在业务来往,原告送货到被告处,货到后被告陆续支付货款给原告。2008年12月8日双方结帐,被告尚差欠原告货款7695元,并向原告出具了欠条。2009年10月16日原告收取被告2000元货款,双方之间又发生了两笔业务,最终被告实欠原告货款5675元。庭审中,被告辩称原告未将2008年8月的1000元定金核减,被告实欠货款4675元,其还向法庭提交了原告当时出具的收条。原告则认为该1000元定金在双方之前的结算中已经结清了。双方对此争执不下。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王某拖欠原告项某货款,有被告出具的欠条和原、被告法庭上的陈述证实,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足以认定。原、被告均是做了较长时间生意的人,按照常理,如双方确实已经对1000元定金进行结算,要么是原告收回收受定金的收条,要么是在双方结算的单据上注明已经结清定金的事项,但该案这两种情况都没有,依据民事证据的盖然性理论,法院有理由相信该1000元定金双方在诉讼之前并未处理,即该1000元定金应当从被告的欠款中核减。
合同法中的定金规定,包括其定义、法律效力以及类型和适用范围。定金作为债权担保,旨在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保障债权人权益。合同当事人需以书面形式约定定金数额和交付期限。订约定金担保主合同签订,成约定金影响合同成立或生效,解约定金作为合同解除的代价,违约定
定金的定义与作用,包括解约定金的含义、实质和功能。解约定金赋予合同当事人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以定金损失为代价。合同中有解约定金约定的,不能强制实际履行。定金处罚并不排除损害赔偿的要求,守约方损失大于定金收益时,违约方仍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关于定金罚则的适用范围。当事人可约定定金作为债权担保,如一方不履行债务,则根据违约情况适用定金罚则。定金数额有限制,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若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与约定不符或有违约情形,根据相关
定金合同纠纷的处理原则,包括定金罚则的适用、实际交付定金数额与约定不符的处理、合同部分履行时的处理、违约行为的应对策略、未交付定金的处理以及同时规定定金和违约金条款的处理等问题。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装修押金不退的情况和装修押金实为物业公司为缓解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