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成某被某技校录用为学生,学制为3年。根据技校的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进行实习。2005年7月,成某与某精密材料公司签订了实习合同,并在该公司开始实习。然而,2006年3月13日,成某在实习过程中不慎被钢带轧伤,导致九级伤残。成某与公司和学校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但未达成一致,因此成某将公司和学校共同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164253.73元,除去公司已付款项,还要求赔付79912元。
在本案中,成某、公司和学校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赔偿责任主张。成某认为,尽管他在公司进行实习,但仍然是学校的学生,不符合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定义。因此,他认为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学校也未尽到管理责任,应承担相应责任。公司方认为,成某受伤是因为学校未安排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违反了操作规程,因此学校应承担主要责任。学校方认为,成某与公司签订了实习合同,双方应构成雇佣关系,因此公司未履行安全警示和防范义务,应承担责任。
法院根据各方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后认定,成某到公司实习是基于他作为技校学生的身份,由技校安排去公司实习。同时,法院确认成某在公司受伤期间仍然是学生实习,不符合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定义,并且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此外,由于公司和技校并未就成某到公司实习订立书面实习协议,未明确双方的管理职责和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因此成某在实习过程中受伤。根据江苏省劳动和保障厅苏劳社劳薪[2001]24号《关于规范企业接纳在校学生学习和勤工助学活动的通知》和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锡劳社关系[2004]1号《关于贯彻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企业接纳在校学生学习和勤工助学活动的通知〉的意见》的规定,法院认定公司和技校在未签订书面实习协议的情况下安排成某进行实习,两者对成某的受伤应负同等责任。因此,法院判决由公司和技校分别承担成某合理损失部分的一半,金额为人民币118456.73元。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实习期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实习期间是否应该支付工资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实习生若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并付出劳动,实习单位应支付一定劳动报酬。实习生的工资标准原则上不应低于国家规定,并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因此,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履行了劳动义务,应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中关于道路通行、实习期、驾驶特定车辆、机动车标志及载物的详细规定和处罚标准。文章强调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包括实习期内驾驶人员的特殊要求和处罚措施。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及辞职实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不同的试用期时长规定,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习员工因缺乏成就感等原因提出辞职时,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
实习期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具体规定,包括必须悬挂实习标志、特种车辆限制、大中型客货车驾照实习期规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考取C1驾照的考试流程和吊销驾驶证的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