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劳动仲裁时,根据申请人的身份不同,对证据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没有充足的证据可能会影响裁判结果,但是法律并没有因证据不足而剥夺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登记表是申请人提交申请的第一步,用于登记申请人的基本信息。
申诉书需要详细陈述申诉理由和要求,并提供两份或根据被诉人人数提供相应份数。
申诉人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如果申请人有委托代理人,需要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并注明委托事项。如果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还需要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果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公民,需要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资料。
需要提供被诉人的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需要提供证明申诉人与被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明材料。
需要提供一份提交证据材料清单。
根据《劳动仲裁法》的相关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多种情况。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详细说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以及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申请,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劳动争议仲裁的证据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或行为,能够证明争议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例如劳动合同文本、培训协议、保密协议、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工资单、考勤表、押金收据、户籍证明、医疗凭据等。
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争议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物证包括实物(与争议案件事实有联系的客观实在物)和痕迹(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印痕和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轨迹)。例如劳动场所、不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防护)工具等。
视听资料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所反映的声音、形象,以及电子计算机存储的资料和其他科技设备提供的资料,用于证明争议案件的真实情况。例如现场照片、谈话录音、劳动场所的监控录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陈述其所感知的争议案件情况。例如其他在场劳动者的证言。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就自己所知悉、理解和记忆的与争议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陈述。包括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和对诉讼请求的陈述。主要体现在申诉书、答辩书、庭审笔录、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
以上是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证据要求和劳动争议仲裁的证据类型的解释。在解决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劳动者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书证、物证和证人证言等。只有确凿的证据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合同仲裁一般会阻止同一纠纷再次起诉,但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