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者维权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一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些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考勤记录等。
如果雇主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凭证: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雇主承担举证责任。
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雇主掌握管理,雇主应当提供;如果雇主不提供,将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仲裁,也称为公断,是企业劳动争议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指的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通常,仲裁程序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仲裁;二是案件的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与争议有关的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的事实,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相关证据等。
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于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要制作仲裁调解书。
如果仲裁庭的调解无效,或者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劳动争议的处理就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通常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进行。一般情况下,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员根据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一旦调解或裁决生效,双方当事人都应自觉执行。
劳动争议仲裁的意义及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公正的裁决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需在我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时效及所需证据种类和范围也被详细阐述。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作期间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的重要性。
员工辞退书的撰写方法。辞退通知书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也是处理劳动纠纷的重要证据。在辞退员工时,公司需要慎重对待,因为该通知书意味着有义务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可能成为仲裁或诉讼的主要证据。主要内容应包括被辞退员工的姓名、辞退原因、待遇和补偿处理等
劳动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劳动者维权的注意事项。解决途径包括劳动监察、调查取证处理以及劳动仲裁。劳动者维权需注意学法懂法用法、收集证据以及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在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应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并注意收集与劳动关系相关的证据。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