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结果产生后,当事人可能对结果表示不服。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大的权益。目前,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的救济方式主要有两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 申请人:包括用人单位、受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
2. 被申请人:被申请人为作出工伤认定的劳动部门。
3. 行政复议机关:
(1)作出工伤认定的劳动部门的上一级劳动部门;
(2)作出工伤认定的劳动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
4. 申请复议期限:
(1)不予受理: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之日起60日内;
(2)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收到工伤认定结论之日起60日内。
5. 复议申请提交的材料:
(1)复议申请书;
(2)工伤认定机构做出的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决定书或工伤认定决定书;
(3)申请工伤认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
6. 行政复议的受理:应在收到材料之日起5日内受理。
7. 行政复议的审理与决定: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
1. 受理的情况:
(1)对劳动部门的不予受理或工伤认定结论不服;
(2)对行政复议不服。
2. 起诉期限:
(1)直接起诉:收到不予受理或工伤认定结论之日起3个月内;
(2)经复议的: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
工伤认定决定的各个要素以及印章要求,包括用人单位信息、职工信息、伤害情况、认定依据和结论等。同时,也介绍了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要素,如不予认定的依据、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等。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员工个人如何申请工伤认定及相关的行政复议流程。个人需在受伤后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若公司对工伤认定不服,员工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权。此外,文章还概述了交通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当事人、地点、主观过失和车辆行进
工伤损害处理程序和工伤鉴定程序。雇主需在事故发生后一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有异议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伤情稳定后,可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如有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最终根据伤残鉴定等级,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付。办理工伤鉴定程序包
滞纳金作为行政处罚措施的法律性质,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手段。行政强制执行分为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滞纳金属于间接强制执行的一种形式。直接执行可能会对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造成侵害,因此必须慎重使用。间接强制执行包括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形式。滞纳金具有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