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排派遣工人超时加班的处罚措施
时间:2024-05-20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安排派遣工超时加班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一、不同观点的存在
在一次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执法检查中,发现某企业存在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月36小时加班上限的情况。该企业的职工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两类。然而,在对该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的问题上,监察支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二、观点一:不同行为适用不同法规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企业安排正式工超时加班的行为,应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5条进行处罚。根据该条例,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将受到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罚,并可根据受侵害的劳动者人数计算罚款金额。然而,对于企业安排派遣工超时加班的行为,由于派遣工并非该企业的用人单位,只能适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5条进行处罚。根据该条例,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将受到责令改正的处罚,并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罚款,同时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三、观点二:统一适用一条法规进行处罚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同一种违法行为,应适用同样的法规进行处罚,即都应适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5条。只不过对于劳务派遣工的违法行为,罚劳务派遣工的用人单位,即劳务派遣公司。
四、笔者观点:统一适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5条进行处罚
笔者认为,无论是正式工还是派遣工,都应统一适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5条进行处罚。理由如下:1.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的定义是广泛的,包括企业、个体商户、职业介绍机构等,甚至可以包括非法用工主体。劳务派遣中的用工单位符合这一定义标准。2. 正式工和派遣工只是用工方式的不同,但他们都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所称的劳动者。他们都受到同样的违法行为侵害,应受到平等的执法保护。通过统一适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5条进行处罚,可以确保对企业安排派遣工超时加班行为的处罚一致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解析:补偿金与辞退原因的关系
辞退员工补偿标准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补偿金与辞退原因的关系。无论是自辞还是被辞,关键都在于辞退的原因。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12种情形。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
-
如何合法补偿加班费?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当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如果未能提前通知,则需要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根据该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之一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劳
-
经常拖工资是否能成为离职的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有权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需要时可以与员工协商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并且需要支付加班费。特殊情况下,为了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
加班费支付的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等相关劳动法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执
-
企业拖欠工资如何计算
-
被辞退职工有双重劳动关系补偿单位是否合理
-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加班有双倍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