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的仲裁立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变更通常适用的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标准。然而,这些规定通常有特定的背景,即这些国家允许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实体问题向法院提起上诉。
尽管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已成为仲裁的主流,但仍有个别情况下对仲裁裁决提起上诉的情况。对仲裁裁决的上诉包括向第二审仲裁庭提起上诉和向法院提起上诉两种情况。向法院提起的上诉又分为完全上诉和不完全上诉。
完全上诉是当事人就仲裁裁决的实体问题,无论是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向法院提起上诉,并由法院进行全面审查,即二审。少数国家允许当事人提起此种完全上诉,但往往施加了严格的限制。例如,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482条规定,除非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放弃了上诉权,或仲裁员被授权以友好仲裁员的身份行事,当事人可以对国内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完全上诉。然而,对国际仲裁裁决则不能提起此种上诉。秘鲁《普通仲裁法》规定,在国内仲裁中,除非仲裁裁决是依公允和善良原则作出的,当事各方可约定对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上诉。但对于国际仲裁裁决,则不能向法院上诉。类似规定也存在于葡萄牙、突尼斯以及加拿大适用普通法的各省等地区。
通过考察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规定,可以发现:
(1)此种上诉一般仅适用于非涉外仲裁裁决,对于国际仲裁裁决则不允许提起此种上诉。
(2)赋予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两种形式:有的国家规定,除非当事各方已放弃上诉权利,否则可对仲裁裁决提起上诉,即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协议中放弃上诉权;有的国家规定,对仲裁裁决提起完全上诉须经当事人同意或约定。
(3)对当事人授权仲裁员以友好仲裁员的身份作出的裁决不能提起上诉。
此种上诉不是一种完全上诉,而仅限于就法律问题提起上诉,并仅见于普通法国家。例如,英国《1996年仲裁法》为在英国作出的仲裁裁决规定了可向法院提出的3种补救方法,其中之一是第69条所规定的对英国法问题的上诉。然而,该规定属于该法的非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可约定排除上诉的权利。当事人约定仲裁裁决不附具理由的,应视为约定排除此种上诉。其他普通法国家或地区如澳大利亚、百慕大、香港、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亚伯达省和新加坡的立法亦有类似规定。由于所有这些国家或地区都采纳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而该法并未包含此种救济,因此上述法律所规定的此种司法审查仅适用于国内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作为中方当事人,选择仲裁机构时应尽量选择在本国或本地的仲裁委员会。这样不但联系方便,而且对仲裁适用程序、适用法律等一般了解多一些,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应当学习和了解仲裁法律知识,熟悉仲裁程序和适用法律,以便及时、充分地做好准备,争取仲裁的
如果双方并没有订立相关的仲裁协议,在发生纠纷时,才去采取诉讼的方式解决的,容易使得双方当事人在十分不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这次合作,不管最终胜诉与否,关系一般就会破裂,因此不利于双方以后的继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