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后,学术界就国内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标准展开了长期的讨论。核心问题是国内法院是否应该监督国际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这一问题形成了“全面监督说”和“程序监督说”两种观点。本文将结合世界各国的仲裁司法监督立法和实践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从国际条约和各国的仲裁立法和实践情况来看,世界范围内对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这是主要国际商事仲裁条约和大多数国家国内仲裁立法采取的方法。近20年来,法院鼓励和支持仲裁,尽量减少对仲裁的监督和干预已成为国际潮流。例如,联合国1958年通过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和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1965年订立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以及UNCITRAL1985年制定的《示范法》,都对涉外仲裁的实体审查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如果国内法院有权对涉外仲裁裁决进行实体性司法审查,就会使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程序,违背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受大陆法系影响的国家,除法国的国内仲裁中允许就仲裁的实体问题向法院上诉以外,都采取了法院不干预仲裁实体的方法。原则上,即使裁决明显错误,仲裁员的决定也不能被法院推翻。
即使不因公共政策问题,国内法院也拥有对涉外仲裁的实体问题进行监督的权力。英国1950年仲裁法规定了国内法院干预仲裁实体问题的权力,且干预的理由不限于公共政策。该法要求仲裁员就特别案件向法院陈述,法院将就仲裁的法律问题做出决定,这就是“特别案件陈述程序”。此外,法院对仲裁法律争议的管辖权是不能被排除的,当事人合同中排除特别案件陈述程序的条款被认为违反了公共政策,因此无效。该法还规定,法院有权根据裁决表面的事实与法律错误而撤销裁决。尽管英国1950年仲裁法已经被修改,但一些国家仍然实施类似的法律。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中国涉外仲裁中的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程序法律适用指的是仲裁机构审理争议案件时所遵循的程序性法律规范。实体法律适用则是在审理涉外争议案件时,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力义务关系,判定争议是非曲直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包括当事人选择仲裁实体法原则、依冲突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