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 > 我国涉外仲裁司法监督制度检讨

我国涉外仲裁司法监督制度检讨

时间:2024-07-0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542
法院应否监督仲裁的实体内容,理论界尚有争议,并形成了“全面监督说”和“程序监督说”两种观点。中国的仲裁立法改革应该超越“程序监督”和“实体监督”之间的狭隘对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原则上不监督,但在当事人协商同意时可监督仲裁实体内容的涉外仲裁司法监督模式。

国内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标准的争议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模式

1995年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后,学术界就国内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标准展开了长期的讨论。核心问题是国内法院是否应该监督国际商事仲裁的实体内容,这一问题形成了“全面监督说”和“程序监督说”两种观点。本文将结合世界各国的仲裁司法监督立法和实践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模式

从国际条约和各国的仲裁立法和实践情况来看,世界范围内对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国内法院不介入涉外仲裁实体问题的模式

这是主要国际商事仲裁条约和大多数国家国内仲裁立法采取的方法。近20年来,法院鼓励和支持仲裁,尽量减少对仲裁的监督和干预已成为国际潮流。例如,联合国1958年通过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和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1965年订立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以及UNCITRAL1985年制定的《示范法》,都对涉外仲裁的实体审查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如果国内法院有权对涉外仲裁裁决进行实体性司法审查,就会使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程序,违背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受大陆法系影响的国家,除法国的国内仲裁中允许就仲裁的实体问题向法院上诉以外,都采取了法院不干预仲裁实体的方法。原则上,即使裁决明显错误,仲裁员的决定也不能被法院推翻。

(二)全面监督的模式

即使不因公共政策问题,国内法院也拥有对涉外仲裁的实体问题进行监督的权力。英国1950年仲裁法规定了国内法院干预仲裁实体问题的权力,且干预的理由不限于公共政策。该法要求仲裁员就特别案件向法院陈述,法院将就仲裁的法律问题做出决定,这就是“特别案件陈述程序”。此外,法院对仲裁法律争议的管辖权是不能被排除的,当事人合同中排除特别案件陈述程序的条款被认为违反了公共政策,因此无效。该法还规定,法院有权根据裁决表面的事实与法律错误而撤销裁决。尽管英国1950年仲裁法已经被修改,但一些国家仍然实施类似的法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章涉外民事关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 仲裁裁决的撤销及其依据

    仲裁裁决的撤销及其依据,包括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撤销仲裁裁决是为了监督国际商事仲裁活动,实现国家的司法干预和控制。各国立法中,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包括仲裁协议无效等。默示放弃制度符合禁止反言原则和诚实信用

  •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律背景及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 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 英国仲裁制度的特点和启示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 拆迁协议是否有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