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仲裁的监督是必要的,但过度干预会对仲裁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阻碍、扼杀仲裁制度的发展。
与司法裁判相比,仲裁的优点在于程序灵活快捷、仲裁费用低廉、保密性强,能够避免司法程序的拖延和损耗。
如果法院过度干预仲裁,对仲裁裁决的实体和程序进行全面的审查,就会使仲裁成为诉讼的翻版,仲裁的优势不复存在,仲裁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法院对仲裁的监督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定位仲裁的价值取向,即效益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和司法审查权的关系。
承认裁决的终局性和不对裁决进行实体审查,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事人选择仲裁,是为了避免在司法上诉程序中耗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尽快了结争议,这就是仲裁的效益原则。
仲裁的公正包括仲裁程序的公正和结果的公正。由于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局限,实体公正往往难以获得和衡量。所以,健全的审判制度能够为利益冲突的当事人提供一个公开场所,让他们在尽可能平等的条件下充分表达自己的要求和理由。最后,由受过专门训练且富有经验的第三者依法作出裁判。通常,在完成这一切之后,我们所谓的法律的正义也就实现了。
在法院对仲裁的监督中,如果允许对仲裁进行实体审查,允许就仲裁裁决上诉,则势必牺牲仲裁一裁终局的优势,使仲裁的作用无法发挥。而即使允许上诉,也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正确。世界上也不存在百分百完善的诉讼程序。而如果确定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则必然要求不对仲裁的实体进行审查。从各国仲裁立法的发展过程来看,法院监督作用的着眼点已从在裁决实体内容进行监督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公正性转向从仲裁程序上保证仲裁的公平进行;从全面的监督转向重点原则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关于申请程序上的瑕疵及可可协会的仲裁程序违规问题。指出了申请书中存在的签名问题、缺乏益都满公司合法存在的证明文件、裁决书的问题及翻译问题,认为申请书存在瑕疵,不予承认。同时,指出了可可协会在仲裁过程中未通知仲裁员和程序的问题,违反了相关法规,裁决应当
国际上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际公约,特别是中国参与制定的相关公约。中国对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义务限定在公约缔约国之间商事范围内,并规定了限定条件和拒绝承认和执行的情形。我国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后,依据规定执行或拒绝执行。对于非缔约国作出的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