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某在岳阳市华容县某纺织公司工作了10年,但从未与公司签订合同。严某因病辞职后,双方未能就经济补偿和社会养老保险事项达成协议,严某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纺织公司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与事实不符,于是将严某告上法庭。
湖南省华容县人民法院近日作出一审判决,要求纺织公司为严某补缴200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公缴部分,并要求严某退还纺织公司发放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款4900元。
2002年9月,被告严某开始在原告纺织公司工作,2012年1月,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2012年12月,原告向被告等员工发放了《合同签订通知》,通知中提到合同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人员需要在维持或提高原有待遇的基础上于2013年1月4日前签订劳动合同,逾期不签者,由此引发的劳动纠纷公司概不负责。被告严某在收到通知后签了名。2013年1月,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但被告严某未与原告续签合同,仍继续在原告处工作。2013年4月,被告严某向原告纺织公司提出辞职,离职申请表上写明离职原因为身体有病无法工作。原、被告解除了劳动关系。
从2002年9月至2011年1月,被告在原告处工作期间,原告未为被告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但从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每月在被告工资中发放了15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每月发放了25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共计4900元。之后,双方未能就经济补偿和社会养老保险事项达成协议,被告向华容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于2013年7月裁决:一、原告需在裁决生效后15日内支付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9989.49元;二、原告需为被告补缴200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公缴部分,被告需退还原告发放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款4900元;三、被告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法院认为,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劳动合同期满前,原告在维持或提高原有待遇的基础上通知被告严某续签劳动合同,但被告在通知单上签名后一直未与原告纺织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告严某后于2013年4月1日以身体有病无法工作为由辞职,原、被告解除了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5项规定,被告不应享受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在被告严某在原告处工作期间,原告未为被告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这违反了《劳动法》第72条的规定,纺织公司应为严某补缴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公缴部分。被告严某需退还原告发放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款4900元,并且被告个人应负责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个缴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法》第72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规则,包括劳动者因未享受社保待遇产生的赔偿争议、企业改制引发的争议、劳动合同加付赔偿金的争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与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的争议、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用人单位的争议、追加遗漏当事人的诉讼、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争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