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某在岳阳市华容县某纺织公司工作了10年,但从未与公司签订合同。严某因病辞职后,双方未能就经济补偿和社会养老保险事项达成协议,严某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纺织公司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与事实不符,于是将严某告上法庭。
湖南省华容县人民法院近日作出一审判决,要求纺织公司为严某补缴200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公缴部分,并要求严某退还纺织公司发放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款4900元。
2002年9月,被告严某开始在原告纺织公司工作,2012年1月,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2012年12月,原告向被告等员工发放了《合同签订通知》,通知中提到合同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人员需要在维持或提高原有待遇的基础上于2013年1月4日前签订劳动合同,逾期不签者,由此引发的劳动纠纷公司概不负责。被告严某在收到通知后签了名。2013年1月,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但被告严某未与原告续签合同,仍继续在原告处工作。2013年4月,被告严某向原告纺织公司提出辞职,离职申请表上写明离职原因为身体有病无法工作。原、被告解除了劳动关系。
从2002年9月至2011年1月,被告在原告处工作期间,原告未为被告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但从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每月在被告工资中发放了15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从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每月发放了25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共计4900元。之后,双方未能就经济补偿和社会养老保险事项达成协议,被告向华容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于2013年7月裁决:一、原告需在裁决生效后15日内支付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9989.49元;二、原告需为被告补缴200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公缴部分,被告需退还原告发放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款4900元;三、被告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法院认为,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劳动合同期满前,原告在维持或提高原有待遇的基础上通知被告严某续签劳动合同,但被告在通知单上签名后一直未与原告纺织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被告严某后于2013年4月1日以身体有病无法工作为由辞职,原、被告解除了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5项规定,被告不应享受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在被告严某在原告处工作期间,原告未为被告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这违反了《劳动法》第72条的规定,纺织公司应为严某补缴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公缴部分。被告严某需退还原告发放的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款4900元,并且被告个人应负责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个缴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法》第72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保存期限、解除或终止的手续、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各类情形。用人单位需保存劳动合同文本两年,并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办理相关手续。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