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职期间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竞业禁止约定包括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的义务,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类公司从事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不得生产或销售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或业务。根据约定,用人单位每年支付劳动者保密费,而劳动者则应承担违约金,其金额为劳动者上年度总收入的2倍。
李亮是某机械制造公司市场营销部高级工程师,与公司于2003年签订了《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协议约定了李亮在职期间和离职后对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信息的保密义务,以及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类公司从事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不得生产或销售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或业务。公司每月支付给李亮保密费,而在离职时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费。然而,李亮在解除劳动合同后不久即与另一家制造集团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任职该公司的技术项目设计负责人。
机械制造公司得知后,认为李亮违反了竞业禁止约定构成违约,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李亮支付违约金。经审查,法院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是在《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颁布实施之前签订的,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协议书中约定的竞业禁止期限和限制的行业范围是合理的,没有损害李亮的劳动权和生存权。同时,公司已按照协议书约定向李亮支付了保密费,因此协议书中关于竞业禁止的条款应认定为有效,双方应按约履行。由于保密费的数额相对较低,法院根据公平原则对违约金数额进行了酌定,并判决李亮支付违约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公平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竞业禁止约定是有效的,劳动者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在本案中,法院判决李亮支付违约金,以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结果是劳动者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订立竞业禁止协议,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事项,并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内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