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职期间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竞业禁止约定包括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的义务,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类公司从事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不得生产或销售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或业务。根据约定,用人单位每年支付劳动者保密费,而劳动者则应承担违约金,其金额为劳动者上年度总收入的2倍。
李亮是某机械制造公司市场营销部高级工程师,与公司于2003年签订了《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协议约定了李亮在职期间和离职后对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信息的保密义务,以及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类公司从事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不得生产或销售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或业务。公司每月支付给李亮保密费,而在离职时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费。然而,李亮在解除劳动合同后不久即与另一家制造集团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任职该公司的技术项目设计负责人。
机械制造公司得知后,认为李亮违反了竞业禁止约定构成违约,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李亮支付违约金。经审查,法院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是在《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颁布实施之前签订的,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协议书中约定的竞业禁止期限和限制的行业范围是合理的,没有损害李亮的劳动权和生存权。同时,公司已按照协议书约定向李亮支付了保密费,因此协议书中关于竞业禁止的条款应认定为有效,双方应按约履行。由于保密费的数额相对较低,法院根据公平原则对违约金数额进行了酌定,并判决李亮支付违约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公平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竞业禁止约定是有效的,劳动者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在本案中,法院判决李亮支付违约金,以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在满足一定条件并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裁减员工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同时,公司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修订草案扩大了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