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纳税争议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必须按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之后,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可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如果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及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或者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阻止出境行为、拒绝颁发税务登记证、出售发票或不予答复的行为以及责令提交纳税保证金或提供纳税担保的行为不服,可以在知道上述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如果复议申请人对国家税务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其复议申请的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裁决本身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及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或者国家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滞纳金缴纳的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的附带征收。关于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存在损害赔偿说、行政处罚说、行政秩序罚说和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等不同观点。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特征、执行种类和实施方式。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或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相对方采取强制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其特征是执行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院,执行对象范围广泛,包括物、行为和人。执行方式分为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间接执行包括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包括征税行为、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导致纳税人合法权益受损、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务行政处罚、不予办理或
税务行政赔偿是指国家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各种形式。赔偿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七条的规定,侵权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