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纳税争议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必须按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之后,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可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如果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及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或者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阻止出境行为、拒绝颁发税务登记证、出售发票或不予答复的行为以及责令提交纳税保证金或提供纳税担保的行为不服,可以在知道上述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如果复议申请人对国家税务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其复议申请的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裁决本身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复议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及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或者国家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提起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道行政行为后6个月内应提起诉讼,而行政机关在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决定后,可在满6个月后的3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相关
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及其滞纳金的免除条件。介绍了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罚款措施,指出滞纳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免除。行政机关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可与当事人达成协议分期执行罚款或滞纳金,并可在当事人消除危害后果后减免。当事人对加处滞纳金的决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