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该罪行一般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单位犯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这意味着,单位和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拖欠工资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并在提起公诉前支付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总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该罪行将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单位和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及时支付了劳动报酬并承担了赔偿责任,可能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援助的相关内容。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保障制度。特殊案件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无完全辨认、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等情形。劳动者因拖欠工资等劳动争议申请法律援助时,需在法
劳动争议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劳动者在仲裁期间如保持正常上班状态并有正常表现,可要求支付工资。若未上班且未请有薪假或已解除劳动关系,通常不予支付。若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员工提起恢复劳动关系请求并得到支持,应支付仲裁期间工资。解决拖欠工资可通过协商、投诉
劳动者投诉用人单位侵权是否需要交钱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向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劳动管理部门有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存在克扣工资、拖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或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等情况时,劳动者可以向
关于拖欠工资的法律标准和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等费用。若未支付或低于标准,需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包括未支付劳动者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