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赔偿标准简介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4-08-07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事实劳动关系赔偿标准及确认劳动关系成立的相关规定
一、事实劳动关系赔偿标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
1. 通过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2.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未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4. 在其他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力、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三、劳动关系成立的确认
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时,劳动关系成立: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参考以下凭证来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 考勤记录;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以上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赔偿标准的相关知识。若对此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咨询其他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