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倾销行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企业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弹性制定商品价格,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策略,对需求弹性大的市场实行低价策略。因此,不同地区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倾销行为,尤其是具有掠夺性意图的倾销,可能对进口地区的同类或类似产品工业造成损害或威胁,具有不公平竞争的性质。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倾销与反倾销的合理性。然而,许多国家仍然制定和实施反倾销法,以抵制和制裁可能对本国工业造成损害的他国商品的倾销行为。尽管最初制定反倾销法的目的是维护公平贸易原则和保护国内工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完善,反倾销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限制进口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即使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原本是为了预防和禁止滥用反倾销措施,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反倾销协议》也为成员国运用反倾销措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供了合法依据。因此,该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加强某些成员国的反倾销法的贸易保护主义功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欧美各国,反倾销法不仅保留了一些不太合理的规定,而且其内容越来越严密和完善。
在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确定受诉进口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并决定倾销幅度和征收的反倾销税额。因此,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有三种: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和构成价值。在欧美反倾销实践中,第二种方法很少使用,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受诉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倾销,那么它很可能也在第三国市场倾销。因此,为了更多地采用构成价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欧美反倾销法对使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方法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
为此,反倾销立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反倾销法是为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对出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和进口国所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行限制和调整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倾销损害是反倾销法的最直接目的。这就有必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