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反倾销法中欧经贸关系鞋业贸易
当代国际贸易自由化潮流已经不可阻挡,但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倡导者却越来越多地运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干扰国际贸易。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与重商主义时代和国家主义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单纯依靠高关税壁垒形式,而是依靠GATT/WTO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标准、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合法性手段进行隐蔽性保护。其中反倾销措施就是一种运用最广泛也最泛滥的方式。2006年初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的反倾销制裁就是典型的例证。
一、中欧鞋业贸易纠纷
继2005年中国纺织品在欧洲遭到重创以后,2006年初中欧经贸关系中依然波浪汹涌。新年伊始,1月11日,欧盟对中国彩电阴极显像管进行反倾销调查;1月17日,欧盟对中国出口活页夹的贱金属作出反倾销初裁;2月4日,欧盟对中国生产熨衣板进行反倾销调查;3月31日欧盟发表公报称,将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这其中最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当属欧盟对中国出口鞋类的反倾销制裁。
2月23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表示,欧盟委员会建议从4月7日起对中国生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临时性反倾销税将从4%逐渐过渡到19.4%;并表示在5个月之后进一步讨论为期5年的最终反倾销措施。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关于“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提案进行了第二次表决时。欧盟25个成员国中德国未参加投票,投票结果是3票赞成、10票反对、11票弃权。根据欧盟新修订的投票规则,弃权票被视作赞成票。3月23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了对中国生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国和鞋类出口国,欧盟是中国第二大鞋制品市场,占总出口量的14.6%。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对欧的鞋类出口大幅增长。2005年1-10月的出口金额就达26亿美元。
本次欧盟对中国鞋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由欧洲鞋业生产商协会CEC和意大利全国鞋类生产协会ANCI联合发起。欧盟的调查始于2005年7月,期间欧盟调查团也曾到中国进行实地调查。涉及企业一百多家。欧盟调查认为,中国的皮鞋业存在严重的政府干预行为,这种干预包括政府对企业低价贷款、不恰当的免税期、非商业用途土地租赁、不恰当的资产评估等等。实际上,欧盟的所谓调查不仅程序缺乏合理性,调查结果也显然有失公允。众所周知,鞋类产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98%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早在2006年2月,针对欧盟宣布拟从4月7日起对中国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中国皮鞋对欧出口并不存在倾销行为,欧方的指控是缺乏依据的。中国鞋类产品对欧出口长期受到欧盟不公正的配额限制,欧盟迫于其在中国加入WTO时做出的承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书第7条),即在2005年1月1日中国“入世”三年后取消对华鞋类产品的配额管理。但此后仅1年多的时间,欧盟又急于对我鞋类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该产品是铁合金的一种, 其中钼的含量在45%到80%之间, 余下的部分是铁和少量的杂质。2001年8月8日,欧委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钼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根据各应诉企业的不同情况,欧委会分别对中国企业裁定了36%至263 %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