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的挑战。据不完全测算,早在1999年,我国仅因为国外技术规定、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而减少的出口至少达500亿美元,除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之外,基本上没有采取系统、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入世以来,由于我们对WTO的潜规则研究甚少,导致国内许多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并且这种非关税壁垒以其正义的外衣、巨大的影响力和借助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保护手段。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更应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减少贸易损失。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反倾销;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应对措施
【正文】:
一、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
(一)非关税壁垒的概念
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走向全球化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产品免受其它国家产品的侵害,愈来愈多的采用非关税壁垒。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对非关税壁垒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
所谓非关税壁垒,就是指一国政府采取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它本身完全符合WTO的规则,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所有具有贸易扭曲效果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均属之,其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根据美、欧等主要WTO成员国贸易壁垒调查的实践,主要可分为以下13类:通关环节壁垒;对进口产品歧视性的征收国内税费;进口禁令;进口许可;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即包括对进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政府采购中对进出口产品的歧视;出口限制;补贴;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及经营方面的壁垒;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注1)。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从以上对非关税壁垒的概念性分析不难看出,与关税壁垒相比,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如下:
第一,非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的制定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即使调整或更改税率,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来比较迅速,程序也较简单,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和进口措施,从而较快的达到限制的目的。
第二,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的成本和价格,进而削弱其竞争能力,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而一些非关税壁垒就直接限制进口,这样就能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世贸组织建立以后,各成员国关税下降,非关税措施受到了抑制和规范。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发达国家成员有意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使之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从而出现了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进出口由价格、关税调节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