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诉是指消费者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向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在接受消费投诉时需遵循以下地域管辖原则:
根据地域管辖原则,消费者投诉由被诉方所在地的县级消费者协会或下属分会处理。如果被诉方所在地与消费者常住地不一致,由消费者常住地的县级消费者协会或下属分会处理。
根据级别管辖原则,如果案情涉及两个县级辖区以上,由共同的上一级(市级或省级)消费者协会处理。如果案情涉及两个市级协会辖区以上,由省消费者协会处理。省消费者协会可以委托辖区内与案情有关联的任何消费者协会处理已受理的投诉。
对于外籍消费者投诉国内经营者的情况,由被诉方所在地县级消费者协会处理。而省内消费者在上海、江苏、香港、澳门地区消费引发的争议,可以向消费者所在地消协投诉。
省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来信及网上投诉案件可以直接转到当地消费者协会处理,对于重大、疑难的投诉案件可以直接受理。
综上所述,消费者协会在接受消费投诉时,遵循地域管辖原则和级别管辖原则,根据投诉案情的不同进行分级处理。消费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合适的解决途径:
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进行协商和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解决。
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
消费者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消费者在与商店和厂家协商解决质量问题时,应保持清醒的法律意识,不受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束缚。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解决消费纠纷时,可以选择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提起诉讼等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包括延时服务索赔、耽误使用索赔、免费赠品索赔和精神损失索赔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服务延误、产品不合格、赠品欺诈等问题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几种情况,包括个人私下交易纠纷、商品保修期已过等情形。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