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申诉人:韩某等43名合同制工人。
被诉人:某企业。
法定代表人:姚某,该企业厂长。 韩某等43名合同制工人不服某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后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要求职工个人将档案带到社会待业管理部门的决定。申诉人予以拒绝,并于1995年10月29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按合同约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并由企业将人事档案移交社会待业管理部门。
调查过程
经查韩某等43名合同制工人,1985年10月招工进厂,1995年10月24日合同期满,双方自愿终止合同。企业依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拒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企业要求申诉人自带人事档案,是因为该企业欠交待业保险费。怕劳动就业管理局拒收档案。因此,职工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分析意见
特别仲裁庭认为:某厂拒付经济补偿金和要求个人自带档案是错误的。劳动部劳办发(1995)19号对《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第二款:"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废止前,可继续执行其中有关劳动合同终止后发给生活补助费的规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二十三条:"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企业应当按照其在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也明确了合同期满后的经济补偿问题。企业要求职工自带人事档案也违背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因此,申诉人的要求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应予以支持。
调查结果
此案经特别仲裁庭调解结案:
1.被诉人按职工在厂工作年限以最后一个月的标准工资,一次性付给每个职工经济补偿金十个月工资。
2.被诉人应按规定为职工交纳养老、失业保险费。
3.由被诉人按有关规定尽快办理职工档案移交工作。
经验教训
1.此案为集体争议,涉及的人多,政策性强,如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安定。
2.合同到期,双方应立即终止。如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劳动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3.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能只注重权利而忽视了义务。否则就会引起劳动争议的发生。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小孙与某公司因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引发的争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主要是未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况。小孙在合同到期后面临公司未及时回复续签问题导致劳动关系终止的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
劳动仲裁中涉及经济补偿金的多种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况下可要求经济补偿金,如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约定等行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协商一致、提前通知等情形下也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或期满,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也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