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申诉人:韩某等43名合同制工人。
被诉人:某企业。
法定代表人:姚某,该企业厂长。 韩某等43名合同制工人不服某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后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要求职工个人将档案带到社会待业管理部门的决定。申诉人予以拒绝,并于1995年10月29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按合同约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并由企业将人事档案移交社会待业管理部门。
调查过程
经查韩某等43名合同制工人,1985年10月招工进厂,1995年10月24日合同期满,双方自愿终止合同。企业依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拒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企业要求申诉人自带人事档案,是因为该企业欠交待业保险费。怕劳动就业管理局拒收档案。因此,职工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分析意见
特别仲裁庭认为:某厂拒付经济补偿金和要求个人自带档案是错误的。劳动部劳办发(1995)19号对《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第二款:"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废止前,可继续执行其中有关劳动合同终止后发给生活补助费的规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二十三条:"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企业应当按照其在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意见》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也明确了合同期满后的经济补偿问题。企业要求职工自带人事档案也违背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因此,申诉人的要求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应予以支持。
调查结果
此案经特别仲裁庭调解结案:
1.被诉人按职工在厂工作年限以最后一个月的标准工资,一次性付给每个职工经济补偿金十个月工资。
2.被诉人应按规定为职工交纳养老、失业保险费。
3.由被诉人按有关规定尽快办理职工档案移交工作。
经验教训
1.此案为集体争议,涉及的人多,政策性强,如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安定。
2.合同到期,双方应立即终止。如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劳动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3.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能只注重权利而忽视了义务。否则就会引起劳动争议的发生。
公司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赔偿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特定情况下,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计算涉及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此外,五险一金的缴纳在裁员过程中也有明确规定,包括缴纳至劳动合同终止日期及具体的缴纳比例。
工程劳务合同终止时签署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介绍了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规定,包括补偿金的支付年限和月工资的定义等。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员工失业损失赔偿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问题、试用期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需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