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用人单位实行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工作时间应以周、月、季、年为周期进行综合计算。然而,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和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对于从事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工作的职工,每日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综合计时制和标准工作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工时计算标准和制度方面。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而标准工时制是指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从事工作的时间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执行需要经过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的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而标准工时制则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适用于工作性质特殊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岗位,例如建筑、旅游等。在这种工时制度下,工作时间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进行综合计算,但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标准工时制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每天8小时计算工作时间。而综合工时制根据行业的淡旺季进行划分,工作时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执行上述规定,但全年平均下来仍需符合规定。综合工时制是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进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而标准工作制是由法律确定工作时间长度和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公司注销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当公司被撤销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可以向股东追责,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另外,服刑人员参与劳动改造没有工资,但可获得报酬。关于劳动官司一审的判决时间,民事诉讼一般六个月内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首先尝试协商调解,如无果则可以考虑向劳动监督管理机构投诉、提交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方式包括向劳动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如有欠条等相
劳动争议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律师服务收费主要依据诉讼标的额规模设定,涉及财产分配等事宜的收费根据不同金额范围有不同的比例。同时,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可协商采用风险代理方式,最高收费额度不超过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指律师代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