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用人单位实行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工作时间应以周、月、季、年为周期进行综合计算。然而,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和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对于从事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工作的职工,每日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综合计时制和标准工作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工时计算标准和制度方面。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而标准工时制是指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从事工作的时间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执行需要经过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的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而标准工时制则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适用于工作性质特殊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岗位,例如建筑、旅游等。在这种工时制度下,工作时间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进行综合计算,但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标准工时制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每天8小时计算工作时间。而综合工时制根据行业的淡旺季进行划分,工作时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执行上述规定,但全年平均下来仍需符合规定。综合工时制是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进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而标准工作制是由法律确定工作时间长度和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与标准工作制在定义、执行制度、工时计算标准以及工作制度方面的差异。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计算工作时间,适用于特殊行业或受限制的岗位,全年平均工作时间需符合法定标准。而标准工作制则是由法律确定的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平均日和平均周工作时间 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甲方应按照国家或北京市有关规定组织安排乙方进行健康检查。第十六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
一种情况是因工作性质需要,企业采取集中上班、集中休息的方式安排工作,并经劳保部门批准的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另一种情况是,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的劳动者,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其本人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自主安排,因此用人单位
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等特殊工时制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工作后,势必会影响到职工的休息,为了保障职工休息权利,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不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