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是通过承运人与托运人进行磋商达成的,这个过程包括要约和承诺。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要约可以由承运人或者托运人发出。承运人发出的要约称为揽货,托运人发出的要约称为租船定舱。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订立,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订立。但是航次租船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电报、电传和传真具有与书面形式相等的效力。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在订立后,可能会因为法定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解除。海商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托运人在船舶在装货港开航前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在这种情况下,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约定运费的一半。对于已经装船的货物,托运人还需承担装货、卸货和其他相关费用。
如果船舶在装货港开航前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都有权解除合同,并且互不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已支付的运费应当由承运人退还给托运人。对于已经装船的货物,托运人需要承担装卸费用。对于已经签发提单的情况,托运人应当将提单退还给承运人。
如果船舶在开航后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不能归责于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原因无法在合同约定的目的港卸货,船长有权将货物在目的港邻近的安全港口或地点卸载,这将被视为已经履行合同。然而,船长在决定卸载货物时,应当及时通知托运人或收货人,并考虑托运人或收货人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的承运人责任限制规定及其联系。该法参考了国际公约和惯例,包括单位责任限制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具有广泛的适用主体,但并非专门为承运人设计,且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和侵权行为的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承运人的利益。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确立背景、规定及我国法律的引用。因航运实践中托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不同常引发法律问题,为此,《汉堡规则》明确了实际承运人的概念和责任,区分了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责任范围。我国《海商法》也引用了该
____委托____交通厅海运局计划外托运____(货物),乙方同意承运。根据《合同法》和____海上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经双方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甲方应按乙方指定时间,将__货物于__天内集中于__港,货物集齐后,乙方应在五天内派船装运。船舶自装货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