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 > 海难救助的法律性质

海难救助的法律性质

时间:2024-03-16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455
海难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的,由于海难发生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出现海难时一般会就近向附近的国家发出求助。基本人道主义的保护,接到海难的求助后国家一般会进行相应的求助,那么海难救助的法律性质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海难求助的定义和法律性质

海难求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在任何水域中,外来力量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客货运费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救助的行为。

海难求助的法律性质涉及对救助人所实施的行为进行法律属性的认定。海商法领域中的海难救助行为属于民商法意义上的私法行为。然而,关于其具体的私法行为分类,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的观点包括无因管理说、特殊事件说、准合同说、不当得利说以及并存说。其中,广泛接受的是无因管理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区分自愿救助和基于合同实施的救助。这两种情况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根据海难救助的实施情况来确定其法律性质。对于自愿救助,其法律性质应属于无因管理。对于合同救助,其法律性质属于服务合同行为。至于请求和给付救助报酬所依据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对于自愿救助而言,是法定的鼓励条件,构成无因管理行为所生债权的权利内容;而在合同救助范围内,则是作为救助合同约定的报酬给付条件,并不存在射幸的色彩。

海难求助的构成要件

1. 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海难求助行为必须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由于海上风险远大于陆上风险,这一要件是确立海难求助制度的重要方面。我国《海商法》规定,救助行为必须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中进行。

2. 被救助标的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

我国《海商法》认可的被救助标的是船舶和其他财产。其中,船舶指的是海商法第3条所称的船舶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非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船艇。换句话说,救助船和被救助船中至少有一方必须是我国《海商法》所称的船舶,而另一方可以是非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内河船、内湖船或总吨位不超过20吨的小船。

3. 遭遇海上危险

海难求助的前提是被救助标的必须面临可造成损失的真实危险。只有船舶或其他财产面临真实危险,才有必要进行救助。

4. 自愿的行为

自愿原则是海难求助的构成要件之一。自愿指的是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自愿以及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务的自愿。对于救助方而言,自愿意味着在法律上和职责上没有对遇险海上财产提供救助的义务,救助成功后有权获得救助报酬,不提供救助也不承担任何责任。

5. 救助必须有效果

有效果指的是遇险船舶或其他财产全部或部分得救。如果有救助行为,但没有救助效果,就不能要求救助报酬,海难求助也就无法成立。这是国际公约和各国海商法普遍接受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为了预防和减少海洋环境污染,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增加了“特别补偿条款”,鼓励救助人对可能或已经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救助。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79条的规定,在其他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的情况下,即使救助未取得效果,仍有权获得救助款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救助合同的订立

    救助合同的订立和变更。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和财产所有人签订救助合同,这些合同具有法律拘束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同显失公平或救助款项与实际服务明显不符,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裁定变更救助合同。

  • 如何申请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基金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定义、时间限制、来源、垫付情形、申请程序及垫付后的追偿。该基金用于垫付机动车事故受害人的丧葬和部分抢救费用,申请时需遵循一定程序,且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垫付后有向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 交通事故民警怎么救助的

    交通事故民警的救助流程。民警首先会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组织抢救伤员并疏导交通。同时,他们会登记处理事故车辆和物品,并根据调查结果认定事故责任。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失踪情况,民警也会依法依规协同多部门进行和对失踪人员的处理。

  • 医疗事故能申请什么救助

    遭遇医疗事故时患者能申请的救助措施。患者在发现医疗事故后应首先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再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经过调查核实后,患者可根据相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申请救助,寻求赔偿。

  • 事故责任书没下来,救助基金能签字吗.
  •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怎么还
  • 甲遇海难下落不明满年被宣告死亡,其妻子可以再婚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