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进出口公司(原告)作为托运人将5份外贸合同项下的货物交由某货运代理公司(被告)承运。被告向原告签发了一式三份的正本提单,提单载明原告为托运人并指明了收货人。然而,买方客户未向原告付款赎单,导致所有提单仍由原告持有。原告认为,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只有在提货人持有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承运人才能交付货物。被告作为签发提单的海运承运人,无单放货违反了《海商法》及国际惯例,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原告提起诉讼。
被告在庭审中辩称:
1. 被告未接受原告委托,未向原告签发提单;
2. 被告向案外人某公司签发提单,因该案外人声称提单丢失,被告已按照案外人指令电放货物;
3. 向被告定舱的是案外人,被告按指示电放货物给记名收货人,没有不妥之处。
对记名提单法律没有要求必须依提单放货。
法院围绕本案的具体焦点,即双方是否存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关系;被告无单放货是否有过错,是否应承担过错责任,展开调查。
原告提供了与买方订立的几份买卖合同及相关单据,以及被告签发的3份正本提单,还提供了原告与案外人某公司的代理出口协议。经过庭审和质证,法院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被告签发的提单为记名提单,原告是案外人的出口代理人,但并不能证明原告有损失,也不能证明其损失是由于被告的过错造成的。被告提供了托运委托书、案外人的电放保函,提单丢失的报纸声明等证据,证明了被告是接受了案外人委托承运涉案货物并签发了以原告为托运人的正本提单,在案外人声称提单丢失并对提单进行登报挂失后,电放货物给提单上的收货人。因此,由于承运人在电放货物的过程中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最后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定义、主体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该制度适用于重大海损事故,对事故责任主体的赔偿请求进行限制。主体条件包括船舶所有人、救助人、相关责任人员及责任保险人。但随着航运业发展,海事责任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需完善主体范围。索赔可分为可限制和不
中国轻工业原材料总公司与船务公司、海运公司等之间因无正本提单放货引发的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涉及多份合同、提单以及货物交付等情况。中国轻工与白猫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又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协议书,涉及委托开证、货物交付等事宜。最终,货物在抵达汕头港后被提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包括装卸或转运时货物落海、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而运输迟延引起的损失和费用不在平安险范畴之内,船员行为中的过失或不履行职责造成的货物损失则可能有免责情况。
但是买方客户没有向原告付款赎单,全部提单仍在原告处。原告认为,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只有在提货人持有正本提单的情况下,被告才能交付货物。被告作为签发提单的海运承运人,无单放货违反了《海商法》及国际惯例,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由于承运人在电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