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时间:2025-06-1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1000
一些劳动者在给某些单位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劳动合同作为保障,等于是临时工等等的性质。在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却发生了劳动纠纷的话,首先是要确定彼此的劳动关系,之后才能够处理后续的事宜。手心律师网小编介绍了相关内容。

要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可以凭借以下证据:

1. 工作证或工作牌

最好盖有公章的工作证或工作牌可以作为证据。

2. 工资卡交易记录

工资卡交易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

3. 工资条

工资条可以作为证据,显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资支付情况。

4. 公司名称的工装

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5. 个税完税证明

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纳税关系。

6. 考勤记录

考勤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和出勤情况。

7. 社会保险缴纳记录

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社会保险关系。

8. 派工单

派工单可以证明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9. 同事证言

离职或在职的同事证言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10. 录音录像或其他书面材料

录音录像或其他有劳动者名字、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也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法律规定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

1.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以下凭证:

(一)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 考勤记录;

(五)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记录、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方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通过工作证、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工装、个税完税证明、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提供了认定劳动关系和劳

  • 工资是否能够认定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通过以下凭证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

  • 未签订合同导致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劳动关系可以被认定为成立: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二是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 企业和个人劳动关系如何证明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劳动仲裁反诉书
  • 员工提出挂靠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几种
  • 怎样认定成立了劳动关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