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当保证合同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时,保证人才能享有先诉抗辩权。在我国,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而一般保证担保则是例外情况。
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可以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债务人财产经过法律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意味着保证人在诉讼、仲裁或强制执行程序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使先诉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的行使只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并非完全免除保证责任。
担保法明确规定,当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时,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也同时中断或中止。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主债权人先起诉主债务人,等待判决结果后再起诉保证人,从而保障了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如果债权人在主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前未履行对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的义务,将自行承担债权无法清偿的后果。
一旦保证人行使了先诉抗辩权,债权人有责任先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债权人放弃或怠于行使这一权利,导致可供执行的财产无法被执行,保证人可以请求法院在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这一规定从实质上保障了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担保追偿权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从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计算,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后,担保人可主张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同时存在保证人优先行使追偿权的例外情形。担保人在行使追偿权时需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未主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形式、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对保证期间的误解原因及对策,以及定期保证费期间与不定期保证责任期的差别。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方式以确保明确性和证据性。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
一般保证人的抗辩权行使方式,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前提条件、时间和条件、效果以及保障一般保证人的权利,包括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相关规定以及保证人提供财产情况的影响。这些规定旨在保障一般保证人的权利并明确其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方式。
担保人的抗辩权的类型和特征。担保人的抗辩权分为一般抗辩权和专属抗辩权,其中一般抗辩权不受保证责任方式的限制,保证人可以独立行使,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并延缓或免除保证责任的承担。而专属抗辩权则是保证人专门享有的对抗债权人之请求权的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