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二手房买卖法律知识

二手房买卖法律知识

  • 交了定金的二手房合同违约怎么办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交纳了定金并且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一方合同违约的,合同有约定违约责任的,按合同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可适用定金罚则。注意,进行二手房买卖时,最为关键的就是查看产权证书的真实性,若是对方有所拒绝的,或者通过查询信息不对的,那么就要提

    2020-05-25

  • 二手房五年内不能买卖吗

    我国法律对房屋交易是有限制的,在一些限购的城市,购买房屋后再次出售的,是需要住满五年才能出售的,而经济适用房也要住满五年才能出售。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

    2020-05-25

  • 买二手房交定金合同丢了怎么办呢

    如果购房定金合同丢失了,一般情况下一份完整的购房合同一般有四份:开发商两份,房管部门备案一份,购房者一份,但如果购房者要办理银行按揭的话,购房者所有的那份合同要放在银行里。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完购房合同后,该合同就是证明购房者购买房屋的合法凭证,而开发

    2020-05-25

  • 二手房买卖亲属可以代理吗

    可以代理,需要出具相应的委托书,并进行委托公证。

    2020-05-25

  • 二手房转让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是禁止性法律规定。(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报批时,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决定可以不办

    2020-05-25

  • 二手房买卖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吗

    依据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二手房买卖的时候,是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当事人要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第二十五条 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第二十六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

    2020-05-25

  • 签了二手房买卖合同交了定金怎么退

    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签了二手房买卖合同,交纳了定金后如何退,要依据退定金的情形而定,如果退定的原因不可归责双方的,卖方要退还定金。买卖双方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后,就要按约定交付房子、办理过户、交付房款等,直到买卖合同履行完毕。首先,如果买卖合同

    2020-05-25

  • 二手房买卖时卖方还交税吗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二手房交易中卖家需要缴纳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根据2015年3月房产新政,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2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全额征收营业税,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非普通住宅或者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2年的普通住宅按照两次交易差价征收营业税,转让出售购

    2020-05-25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虚假广告欺诈买受人问题突出。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一般视为要约邀请,但如果其中关于开发规划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

  • 什么是存量房

    存量房的概念和买卖程序。存量房是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相对于增量房而言。买卖程序包括签订买卖合同、办理转移登记等步骤。存量房交易程序包括申请登记、审查产权、办理手续、转送材料和颁发房屋所有权证等。

  • 买房首付比例的相关政策

    关于买房首付比例的相关政策。在不同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因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而异。购买二手房的首付比例至少为30%,购买二套房则不低于70%。同时,购房首付支付需注意房屋交付、产权风险及银行贷款审批等问题,建议去房管部门办理网签手续。

  • 二套房贷认定标准对东莞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住建部颁布的二套房贷认定和实施标准对东莞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银行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导致部分购房者被认定为二套房,增加了购房成本。同时,该政策对东莞楼市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改善型需求客户和大户型洋房楼盘成交量下跌。开发商对此作出反应,调整策略并延后入

  • 商铺转让合同纠纷处理技巧
  • 商铺转让合同范本
  • 一、二手房转按揭的法律办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