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是指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自行决定撤销赠与合同。然而,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
在赠与合同中,赠与财产的权利已经转移后,赠与人失去了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然而,如果出现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赠与人仍然享有撤销赠与合同的法定权利。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六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受赠人满足以下情形之一,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撤销权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例将被废止。
根据《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192条的规定,受赠人满足以下情形之一,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撤销权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该期间为除斥期间,超过该期间,赠与人将无权再行使撤销权。
如果受赠人的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同样,该期间也为除斥期间。
撤销赠与的权利人可以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的财产。
如果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可以解除赠与合同,不再履行赠与义务。该解除不会对已经履行的赠与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赠与人无权要求受赠人返还已经赠与的财产。
王女士与李先生二婚后共同贷款购买房屋,李先生因脑血栓住院无法言语时,王女士发现丈夫将房屋抵押并涉及多个贷款材料的情况。王女士对此提出质疑,推测可能是为家里亲戚筹集资金。然而,涉及到的李先生的女儿和前妻表示并不知情,对王女士的猜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赠与的法律条件,包括赠与人的条件、受赠人的条件和赠与财产的条件。赠与人需具备遗嘱能力,为缺乏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所立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受赠人需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且在赠与人死亡时仍然存活,未丧失受赠权。赠与财产必须
一起赠与合同纠纷案件。方某以结婚为前提赠与汪某5000元用于其子就学费用,后双方未能结婚,方某要求返还该款项引发争议。法院判决汪某返还方某5000元。案件涉及不同意见和法律评析,最终依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认定方某的赠与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在条
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后的撤销权问题。在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有权基于特定原因撤销赠与;权利转移后,受赠人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不履行扶养义务或未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亦可撤销赠与。同时,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有权在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