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法的合同是属于无效的合同,无效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如果违法的合同有过错方的,过错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五)违反
2024-10-12
在购买汽车时,车价是大部分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但等谈好价格,约定了提车时间,要签订汽车销售合同时,却没有多少人会仔细研究合同内容。可一旦在提车、交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合同恰恰是责任认定的关键。又如,“本协议生效后,如因厂家原因导致甲方无法按时交付车辆
2024-10-04
借壳公司签订合同有哪些责任,依据签订的合同而定,如果合同是依法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合同应该载有违约的责任。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
2024-09-17
中介最惯用的几招骗术是:自吹自擂、巧妙收费、隐瞒真相、中途变卦和“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要求你签下一份不平等的格式合同,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几乎合同中的每一条款都是站在甲方的立场上说话,而且他们一般都拒绝附上详细的说明条款。在协议书上代表
2024-09-06
2009年8月,南宁市江南区某小区在延期近两年之后,终于向业主交房。随之而来便是计算违约金的数额,但业主在翻看合同的约定时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合同的陷阱里。据了解,南宁市大部分楼盘标准为3%。日前,记者采访时业主邓先生说:"原以为违约金是一道紧箍咒,能够督促开发商按
2024-09-01
导致如此的原因是因为在签定ERP合同时,企业没有正确的识别ERP合同的陷阱。曾听有些负责人说过:我们的ERP合同是交给法律顾问审核过的。可事实上法律顾问对于管理和ERP技术方面知之甚少,是很难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企业应要如何签订ERP合同,才能绕开ERP厂商设
2024-08-17
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
2024-08-11
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合同纠纷的范围涵盖了一项合同的从成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
2024-08-01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是属于无效的合同,无效的合同自始至终是无效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4-08-01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合同诈骗与普通的经济合同纠纷不同,普通的经济合同纠纷是指经济主体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签约、履约而产生的争议,合同双方并没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2024-07-30
“自动褪色魔术笔”外形与普通签字笔无异,只是采用了特殊墨水。三是不法分子从银行处开立小额银行票据后用“自动褪色魔术笔”填写,购买货物实施诈骗。
2024-07-24
上诉人因上诉人诉被上诉人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一案,不服山东省XX市XX区人民法院2006年4月27日作出的XX民一字第979号民事判决,现提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依法改判合同无效,判令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全部损失。上诉人于1999年11月13日与XX市XX房地
2024-07-21
合同诈骗中,诈骗者的主要目的是骗取对方的合同履行,为达此目的,诈骗者千方百计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与其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通常,诈骗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诈骗对方:。此外,诈骗者还可能采取收取定金、预付款后携款潜逃的手段进行诈骗,或是在合同条款上设
2024-07-10
我想请教一下各位,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方以欺诈的方式签订的合同无效。我不是很明白怎样才算构成欺诈?请问谁知道欺诈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该规定表明在负有说明义务时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构成欺诈,一般必
2024-07-06
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公司在经济活动中,都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借这次机会,我来讲一下公司如何防范合同诈骗的法律问题,希望对在座的各位一个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现今的合同骗子,已从
2024-06-29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