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24-05-26
依据法律的规定,债务人不执行法院判决结果的,债务人如果在公司中有股份的,法院可以对股权进行查封、冻结。第三条 人民法院对股权采取冻结、拍卖措施时,被保全人和被执行人应当是股权的持有人或者所有权人。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
2024-05-26
法院判决后,借款人仍然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出借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暂时无力偿还的, 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
2024-05-25
民间借贷中,月利息3分被认定为合法。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无效。如果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
2024-05-24
合法的借款合同可以要求同时支付逾期利息和违约金。违约金的规定强调了其补偿性质,同时也有限度地承认了其惩罚性质。补偿性违约金是对违约方可能遭受的财产损失的预估,符合民
2024-05-24
合法的借款合同可以要求同时支付逾期利息和违约金。违约金的规定强调了其补偿性质,同时也承认了其惩罚性质。补偿性违约金是对违约方可能遭受的财产损失的预估,符合民法中的损
2024-05-24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在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利息,借贷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无偿借贷的性质。债务人在借款期限届满之前或未约定还款期限时,在债权人要求还款时,在合理期限内
2024-05-24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借贷双方在借款合同中未约定利息的情况下,具有无偿借贷性质。债务人在合理期限内偿还借款或在未约定还款期限时,不需支付利息。若利率标准发生争议,可参
2024-05-24
法院判决后,借款人仍然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出借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暂时无力偿还的, 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
2024-05-24
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会支持这样的要求。但是,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
2024-05-23
民间借贷中的利滚利即复利,在我国法律中并未明确规定是否可以计算复利。根据民法的原则,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计算复利:一是双方当事人真实合意;二是利息不超过法律允许的最
2024-05-23
利滚利,即复利,是指在借贷关系中,利息再次计入本金并产生新的利息。我国法律对于民间借贷是否可以计算复利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民法的原则,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计算
2024-05-2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律规定了民间借贷的最高利息范围为24%—36%。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可以要求
2024-05-2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律规定了民间借贷的最高利息范围为24%至36%。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可以要求
2024-05-23
法院判决后,借款人仍然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出借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暂时无力偿还的, 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
2024-05-23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问题。在我国,债务的追讨时效一般为三年,保证人的责任是在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内。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一旦诉讼时效已过,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债权请求权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诉讼时效,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
担保合同在撤诉后是否可以更换担保人。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如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担保人更换需债权人同意。如担保合同无效且涉及过错方,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授权与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在考虑更换担保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则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此外,债权转让需符合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无效。结论指出,债权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债权转让的有效性。
个人债务赔偿顺序的划分原则以及个人债务清偿的五大原则。债务赔偿顺序分为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和交付遗赠等三个清偿顺序。清偿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强制履行原则和履行的效益原则。在遗产继承中,债务的清偿需遵循以上顺序和原则,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