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民法通则》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返还范围也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虽然我国《民法通则》与司法解释对不当得利都有立法规定但由于这一制度的规定的粗糙,太过抽象化,概括化,造成了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适用困
2020-05-25
不当得利的处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
2020-05-25
“免费蹭网”属于不当得利。无意中搜索到同一栋楼的无线网络,可分享邻居不设密码的网络,面对摆在眼前的“免费上网”,用还是不用蹭网会不会造成侵权昨日,记者采访律师得知,在网络权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一种不当得利。假如网络用户即真正权利人较真,并寻
2020-05-25
2012年5月,法院对梁某盗窃一案作出判决。故诉至法院,请求民事不当得利返还。原告之所以主张被告获利构成不当得利,是因为其认为被告的财产损失就是梁某的犯罪数额。
2020-05-25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据此,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要符合两个条件:
2020-05-25
无权处分指行为人没有处分权,却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之关系,在交易上最为常见。而且,由于无权处分存在有偿无偿之分,并有相对人善意恶意之别,使得的关系饶有趣味。此时,权利人只能
2020-05-25
由全面赔偿原则和实际赔偿原则所构成。全面赔偿原则——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合同所规定的风险事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通过保险金补偿的方式得到赔偿。——保险标的遭受损失原因必须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
2020-05-25
不当得利管辖地不当得利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只有对涉及不动产的案件才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它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管辖地的确定是相同的。其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020-05-25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
2020-05-25
依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一是一方获得利益,指因一定的事实,增加其财产总额;二是他方受损失,指因一定事实而使其财产总额减少;三是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间有因果关系,即受损是取得利益所致,取得利益是因,受有损失是果;四是没有合法依
2020-05-25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
2020-05-25
依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的规定,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一是一方获得利益,指因一定的事实,增加其财产总额;二是他方受损失,指因一定事实而使其财产总额减少;三是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间有因果关系,即受损是取得利益所致,取得利益是因,受有损失是果;四是没有合法依
2020-05-25
法律确认不当得利之债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的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另一种是消极的财产增加,如本应支出的费用而没有支出,本应负担的债务而不再负担等,均属取得利益。二者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否则
2020-0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而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就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与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所以,不当得利的基本效力为受损人的不当得利返
2020-05-25
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行为,不会受到刑事处分,也就是说不会判刑的。仅仅有一方受到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
2020-05-25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