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时效法律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4-01-19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交通事故工伤认定
1.1 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能否认定工伤
根据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调整,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根据这一规定,如果没有进行责任认定,将无法分清本人是否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情形。一般情况下,交警部门会做出事故责任认定并出具责任认定书,但如果遇到交警部门无法认定责任的情况,也还是有办法认定责任的,不影响申报工伤。
1.2 交警部门认定的责任认定书的证据性
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一种证据形式。如果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出具了一份事故证明书,并不能就此断定无法分清是否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收集相关的其他证据,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维护民事权益的最后一道法律防线,交警部门对无法分清的责任可以不认定,但人民法院则不能不做出判断。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会根据各方提供的其他证据,依据公平原则对责任大小做出认定。如果法院判决认定是双方负同等责任、或本人负次要责任,就属于“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情形。此时,可以持该生效判决书作为申报工伤的依据,向工伤认定部门申报工伤。
二、工伤认定时效法律依据是什么
2.1 工伤认定时效的法律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超时效的工伤申请是否应该受理
王某在上班期间受伤后申请工伤认定的问题。虽然王某的申请超过了规定的时效,但法院考虑到劳动者的权益和申请时效制度的设立目的,仍判决撤销劳动部门的不予受理通知书。法官强调,《工伤保险条例》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简单机械地理解时效规定可能导致特殊情况下职工失
-
工伤认定诉讼时效是多久
工伤认定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诉讼时效的要件和流程,包括须有请求权的存在、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等。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手律网的律师在线
-
工伤认定的时效如何规定
工伤认定的时效规定。指出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遇特殊情况,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
-
工伤皮下血肿的赔偿是多少
工伤皮下血肿的赔偿标准。皮外伤类的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工资等,若构成伤残,还可以额外申请伤残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另外,工伤认定的6级赔偿涉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伤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从当
-
错过工伤认定申报时间可否通过其他途径维权?
-
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期限是多久
-
申请人如何申报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