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招标投标 > 评标 > 合理最低价评标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合理最低价评标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3-10-18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515
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评标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低价评标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一:招标人如何明确界定最低报价是否低于成本

在我国最低价评标法中,准确估算投标人的成本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项目的成本只有在竣工结算后才能清楚地反映出来,投标报价中的建设成本存在着“测不准原理”。在评审过程中,招标人只能对投标人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力、财务状况、信誉等进行评审,而评标专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准确衡量和把握,这给评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项目成本估算方法,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2.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投标人的成本进行独立评估。

3. 加强对投标人的财务状况和信誉的审查,以减少不真实报价的可能性。

问题二:投标人如何报出“合理的低价”

由于目前水利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招标项目存在利用买方市场优势恶意压价的现象,施工单位为了生存,只能迎合业主意向,大比例地降低报价,与项目预算存在巨大差额。

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招标项目预算的审查,确保预算合理性。

2. 引入竞争性谈判机制,允许投标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报价调整。

3. 提高监督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利用买方市场优势的恶意压价行为。

问题三:中标人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保障业主利益

由于目前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人员配置和管理能力差异较大,招标人担心低报价中标后,对中标人的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恶劣行为无法进行有力的监督与制约,高价索赔致使工程实际建设成本大幅攀升,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工期及项目目标的实现。

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中标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2. 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确保其能够有效监督中标人的施工行为。

3. 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把关,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解决我国最低价评标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招标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