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类型有哪些内容

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类型有哪些内容

时间:2024-08-04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04
我们经常会认为凡是规模巨大的企业都有垄断的嫌疑。那么到底哪些情况才是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呢?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反垄断法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类型

一、垄断协议

经营者之间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包括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

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以下垄断协议:

  1. 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
  2. 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
  3. 分割销售市场或原材料采购市场;
  4. 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 联合抵制交易;
  6. 其他经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垄断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

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以下垄断协议:

  1.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3. 其他经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垄断协议。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该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1. 垄断高价与垄断低价行为;
  2. 掠夺性定价行为;
  3. 拒绝交易行为;
  4. 限定交易行为;
  5. 搭售与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6. 差别待遇(价格歧视);
  7. 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三、经营者集中

经营者集中包括经营者合并、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四、滥用行政权力

行政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的行为:

  1. 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规定歧视性价格;
  2. 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3. 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4. 设置关卡或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本地商品运出;
  5. 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问题,指出在立法中并没有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学者对此存在多种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认定。文章还指出不当行政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认定问题,适合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软监督来实现约束和纠正。真正的民主内部监督机制

  • 垄断行为的认定规则及程序

    反垄断法中的三个基本规则:本身违法规则、合理规则和除外规则。本身违法规则关注垄断行为的恶意,不考虑实际效果,对于固定价格等典型垄断行为可以直接认定为违法。合理规则则侧重于衡量限制竞争的正负效果,考虑行为是否利大于弊。除外规则包括例外与豁免,适用于特定

  •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自然垄断经营的定义与特征
  • 我国企业合并构成垄断的认定标准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