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之间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包括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以下垄断协议:
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以下垄断协议: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该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经营者集中包括经营者合并、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行政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的行为: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划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国家工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商务部,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享有反垄断行政执法权,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根据需要授权相应机构进行反垄断执法工作。此外,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