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31
2015年初**公司反垄断案落下帷幕,高-通认罚60亿人民币,如此巨额的罚款令人惊讶。垄断行为具体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这三种类型。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到底是什么,以下是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汇票追索权行使程序的相关知识。

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包括行业协会等经营者团体),通过协议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实施固定价格、划分市场、限制产量、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主要有以下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协议或协同行为由多个独立主体构成

主体是经营者、行业协会(经营者利益代表者)、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垄断协议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具有“多个主体共同行为”的特征,从而与由单个经营者所实施的市场垄断行为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区别开来。同时,法律还强调参加联合的主体应是在事实上具有独立性的主体,即要求联合者在事实上具有独立决策能力。否则不能认定为限制竞争行为的联合主体。

(二)客观要件:经营者之间存在共同或协同一致的行为

构成垄断协议的客观要件是经营者从事了共同或协同一致的行为。这种共同或协同一致的行为,可表现为各方签署形成的协议、合同、备忘录中,也可表现为在企业团体的决定或决议中,还可以表现为行为人之间共同或协同一致的外在行为(即没有文字形式的协议或决定,但是却出现了高度协调统一的动作,如在同一天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集体提高某类商品的价格),其结果是排除或限制竞争。

(三)主观要件:经营者之间存在通谋或主观故意

经营者之间以限制竞争为目的,并希望或愿意将双方或多方的意志形成一致的主观愿望,即有谋取超额利益的故意。

(四)客体要件:经营者之间侵害了我国法律保护的市场公平竞争关系

垄断协议影响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 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研究

    [摘要]是反垄断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主体制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反垄断法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图从经营者、特定职业者和特定职业者组织体、行业协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几个方面来对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进行具体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探讨反垄断法在对这些可能限制竞

  • 垄断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 行业垄断违法的吗
  • 中央企业分类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