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谈规制传销的必要性——借鉴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上)

谈规制传销的必要性——借鉴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上)

时间:2024-03-2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19

传销问题的法律分析与规制

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销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法律分析,探讨传销及其相关问题的法律规制。通过对德国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6条的分析,发现以普通法规制传销比行政法有更多的优点。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德国的规制模式,以竞争法来打击传销这一社会顽疾。

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传销问题一直受到法律专家的关注。传销问题之所以引起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卷入其中的社会阶层多样,包括军人、党政干部、教师、学生、无业人员等,给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带来冲击;另一方面是传销经营方式对正常营业秩序造成爆发式冲击,甚至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禁止传销活动,但传销问题仍然存在。

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样的社会阶层卷入传销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传销问题一直备受法律专家的关注。其原因之一在于,传销问题涉及的社会阶层多样,包括军人、党政干部、教师、学生、无业人员等。这些人群的参与导致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被冲击。

传销对正常营业秩序的冲击

传销经营方式对正常营业秩序造成了爆发式的冲击。传销者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或服务,或者利用资金占用和返利时间差来获取利益。传销活动的盛行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瘫痪。

法律规制的不足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禁止传销活动,例如1998年发布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和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但传销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亟需对传销问题进行系统的法律分析和规制。

传销的法律地位

传销行为的商业竞争本质

从商业特点的角度观察,传销再度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巨大的利润诱惑。无论传销人员采取何种策略,如从下线的销售收入中提取报酬或者以高额返利为诱饵,他们都参与了商业竞争。因此,传销行为无疑是一种竞争行为。

传销在中国法系内的定位

在中国法系内,只有台湾地区对多层次传销作了定义。根据台湾1991年公布的《公平竞争法》第8条,多层次传销是指参加人给付一定代价以取得推广、销售商品或劳务及介绍他人参加之权利,并因此获得佣金、奖金或其他经济利益。这一定义明确了传销是一种竞争行为,并且参加人以给付一定代价为条件获得权利。

台湾地区的传销管理办法

台湾地区于1992年制定了《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该办法包含了八项禁令。其中,第三项禁止参加者买受的商品数量超过中等人在短期内能出卖的数量,第六项禁止内部分利不公违背传销的组织或计划,第七项禁止迫使参加者继续传销。然而,这些禁令的制定并未解决传销问题,反而成为传销保护的基础。

禁令的思考

第三项禁令表面上看,只要参加者买受的货物能在短期内卖罄,就被视为合法的传销。然而,实际上这种做法使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成为传销的保护伞。第六项禁令规定红利的分配应符合传销计划,这等于保护了传销事业的意志。第七项禁令规定正当的强约继续传销受法律保护,与民法中的缔约与履约自由准则相冲突。

结论

传销问题的法律分析和规制亟待解决。通过对德国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6条的分析,发现以普通法规制传销比行政法有更多的优点。因此,建议采用德国的规制模式,以竞争法来打击传销这一社会顽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重程度,工商部门可采取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法律依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等,规定了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相关责任。同时,也涉及了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的维权方式和连带责任

  •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涉嫌虚假宣传的微商。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对原材料标示含糊、使用无效许可证、宣称是某品牌的更新换代产品、打着出口转内销等旗号。公民可以通过收集证据、选择投

  • 消费者保护在竞争法立法目的中的体现

    竞争法的利益保护中心的历史变迁及其理论基础。现代竞争法起源于法国判例法,涉及反不正当竞争。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家将消费者利益置于中心位置,竞争法的目的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保护为终极目标。这是因为消费者立法与竞争法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立法者意识到消费者承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 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 反不正当竞争法拟修改,“傍名牌“最高可罚百万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