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 > 探析不正当竞争的新形式及防范

探析不正当竞争的新形式及防范

时间:2024-12-22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331

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繁多,规模逐步扩大,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对公平竞争、市场运转和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破坏。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新表现形式

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列举的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外,目前还出现了以下几类新的形式:

1. 以评比、评论、知识推介形式包装的虚假宣传行为

利用媒体广告进行质量、功能、效果指标对比,或者通过聘请专家进行咨询、访谈,以变相方式吹嘘自身、打击竞争对手。

2. 变相的地方保护行为

地方政府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本地企业的让利政策,以隐蔽方式保护本地企业,使外地企业望而却步。

3. 商业欺诈行为

经营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消费者和用户对其商品质量、价格及服务水平产生误解。

4. 败坏对手商誉的行为

组织、煽动、资助消费者对竞争对手及其商品进行投诉,通过败坏对手商誉,排挤、打击竞争对手。

5. 商业间谍行为

互为竞争对手的单位,一方在对手某项目进行中,派人以利诱等手段,从竞争对手处挖走项目关键人员,造成对手项目瘫痪;或诱使其出卖对方商业秘密,在对方项目基础上移花接木后投向市场,以拖垮竞争对手。

这些新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明显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原则,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侵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防范不正当竞争的对策

不正当竞争给消费者、企业、行业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营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平竞争环境。

一、政府方面的对策

政府应积极主动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市场经济环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完善立法,强化执法

人大和政府应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应采取概括法和例举法结合的形式,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性条款,以包括各种新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政府所属的行业管理部门应严格执法,加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2. 坚持综合治理,加大打击力度

在治理经济环境时,应坚持综合治理方针,对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而不是只抓某一环节。要加大对造假、走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使不正当竞争分子面对高昂的成本代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现象。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消极后果,需要采取法律手段。中国于199月2日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仍存在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等不正

  •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工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重程度,工商部门可采取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法律依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等,规定了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标准和相关责任。同时,也涉及了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的维权方式和连带责任

  •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

    如何举报微商虚假宣传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涉嫌虚假宣传的微商。虚假宣传行为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对原材料标示含糊、使用无效许可证、宣称是某品牌的更新换代产品、打着出口转内销等旗号。公民可以通过收集证据、选择投

  • 消费者保护在竞争法立法目的中的体现

    竞争法的利益保护中心的历史变迁及其理论基础。现代竞争法起源于法国判例法,涉及反不正当竞争。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家将消费者利益置于中心位置,竞争法的目的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保护为终极目标。这是因为消费者立法与竞争法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立法者意识到消费者承

  •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 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 反不正当竞争法拟修改,“傍名牌“最高可罚百万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