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制定,目前的认识比较混乱,导致了部分企业在操作过程中无所适从。如果企业在规章制度制定中存在瑕疵,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被逐渐放大,对以后的企业行政管理留下严重隐患。为了增强企业对规章制度制定的认识,特撰此文,仅供交流探讨与参考。
根据《劳动法》第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然而,具体如何依法建立规章制度却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导致企业在行政运作过程中,规章制度完全由企业单方面制定,简单宣传后即刻实施。
为了弥补《劳动法》第4条规定的不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度的规定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根据这条规定,企业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民主制定、不违法、向劳动者公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经过以下两个程序才能通过:
实施以上两个程序要解决以下问题:职工代表的产生、会议过程的记录。职工代表应由劳动者推举产生,可以参照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方式进行。对于大型企业,也可以采用多级选举的方式,先选举班组代表,再由班组代表推举部门代表,最后由部门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和与工会或职工代表的协商过程必须有会议记录,并要求与会人员或参与协商人员签名确认。
规章制度通过后,用人单位还需要履行公示或告知程序。公示和告知程序是很重要的环节,一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履行公示或告知程序,仍然不能作为用工管理的依据。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培训、张贴、向员工发放等方式进行公示或告知,但在操作中要注意保存公示或告知的证据,如培训记录、张贴记录和员工签收。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出的《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规章制度,虽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规定的民主程序,但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然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未经过民主程序的,原则上不能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该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变通了法律的规定,降低了企业用工管理的难度,但仍强调了劳动者没有异议的前提条件。
广东省的指导意见是一种审判实践中的倾向性政策,不是法律。如果有新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出台,应按新的规则处理。
李先生与机电中心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案。李先生在试用期内被机电中心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引发争议。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认为机电中心未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李先生存在所述解除事由,且未履行合法解除程序,因此判定机电中心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同时
为了码头更好的明天,特制定如下规章制度,规范各个人员的职责,望大家遵照执行。
码头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其具体岗位职责,涉及总经理、会计和副总经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总经理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组织生产、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会计岗位需遵守国家法规,执行单位决议,做好统计工作等;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管理、资金运转、安全生产等工作。这些
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应重视劳动者的劳动履行地,并以劳动者工资的收到地作为劳动合同的履行地,这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克扣工资是否可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及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克扣工资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需注意,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等,克扣工资可能并不属于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