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是对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的法律行为。在签署合同后合同双方有时对合同内容要有所更改并不想对合同违约,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有着什么样的规定呢?手心律师网小编在此为您解答。
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形
1、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
根据本条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即可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达成的协议,因此可以协商变更。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取自愿协商的方式,不允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未经协商单方变更劳动合同。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任意改变合同内容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变更后的内容对另一方没有约束力,且这种擅自改变合同的做法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只是对原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作修改、补充或者删减,而不是对合同内容的全部变更。对劳动合同所要变更的部分内容,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后,必须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在协商过程中,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所要变更的内容,则就该部分内容的合同变更就不能成立,原有的合同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变更劳动合同的过程必须遵循与订立劳动合同时同样的原则,即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2、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本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劳动合同变更的一个重要事由。
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
根据本法第十六条和第三条第款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调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然而,在合同订立后,由于社会生活和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劳动合同难以履行或者可能导致权利义务不平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需要对劳动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劳动合同的变更不是签订新的合同,而是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原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原劳动合同未变更的部分仍然有效,变更后的内容取代了原合同的相关内容,新达成的变更协议条款与原合同中其他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劳动合同的变更需要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以保证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劳动合同变更应注意的问题
1、变更时机
劳动合同变更必须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之后,在合同有效时间内进行。只有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已经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且合同尚未订立或者尚未履行完毕,才存在劳动合同的变更问题。
2、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的同意,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关系是通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而形成的,变更劳动合同也必须通过双方协商一致进行。变更劳动合同允许双方协商一致,但不允许单方变更。任何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3、合法性
劳动合同变更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变更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4、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变更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对劳动合同约定内容进行变更时,必须达成书面协议。口头形式达成的变更协议是无效的。书面协议应明确变更劳动合同的条款,并规定变更协议的生效日期。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5、及时性
劳动合同变更应及时进行。变更劳动合同的一方应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要求,并说明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内容和条件等。对方在合理期限内应及时作出答复,不得置之不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可能导致一方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为避免合同签订时的修改,双方应在合同签订前充分考虑各方面问题。若有必要修改合同,应及时进行。若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或对修改合同的相关内容不了解,可以委托相关律师进行处理,以减少双方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