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终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时间:2024-10-12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王某于2007年7月考入无锡市一所中学当老师,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双方签订了聘用合同。2013年7月31日合同期满后,因聘期考核不合格,学校终止了与王某的聘用合同。王某认为学校终止合同应该支付一笔经济补偿金,双方协商不成申请仲裁。下面手心律师小编结合案例为大家分析。
事业单位终止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根据仲裁委员会的认定,事业单位人员分为编制内和编制外两类。目前,对于编制内人员要求支付终止聘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要求,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因此,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支持申请人要求支付终止聘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请求。
案例分析
事业单位是经国家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使用事业编制,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单位。由于国家编制管理体制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分级分类管理,事业单位用工存在编制内和编制外用工的差异。属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范围内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建立的是人事关系,双方之间发生的争议属于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时,在程序上依照《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处理,但在实体法适用上应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等法规及其配套规章政策规定。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的情况下,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目前国家并未对《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适用作出明确规定和解释,因此不宜进行扩大解释。因此,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本案中,申请人王某是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由于目前国家有关聘用合同的法规规章政策规定中并未规定终止聘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对申请人的请求不予支持。对于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凡是属于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的,应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执行。优先适用国家有关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的法规规章,如果没有规定的,则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与其编制外用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到期不续签社保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时社保补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当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且雇主不续签时,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雇主需支付双倍工资并补交社保费用。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建议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收集证据。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
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多种情形,包括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等情形。对于病退或退职的情况,由于属于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
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多项义务,包括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支付经济补偿以及保存劳动合同文本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履行这些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义务的重要性和对劳动者的保护。
-
劳动者自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自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包括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等情形。公司解散或破产时,需支付员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等。补
-
辞退经济补偿金什么时候给工资
-
交通事故导致幼儿死亡的赔偿标准
-
赔偿金、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