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三款规定,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只有在以下情况之一:
如果不符合上述情形,用人单位辞退哺乳期女职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因此,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雇哺乳期女职工。
如果女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工资。如果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应在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同时,认定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并判令用人单位支付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的工资待遇。
如果女职工未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可视为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合同时间应确定至女职工“三期”期满之日。如果女职工“三期”期满之日劳动合同期限尚未届满或双方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女职工工资至“三期”期满之日,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如果女职工“三期”期满之日劳动合同已届满,则认定双方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是否可以被辞退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不能以员工怀孕为由辞退员工,只有在员工严重失职且调岗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时才能依法辞退并进行经济赔偿。同时,《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保护怀孕女职工,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
公司辞退员工的不同原因及相应补偿。根据不同情形,公司无需补偿或需支付不同标准的补偿金额。如因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等,公司无需补偿;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n+1个月工资补偿;协商解除则按一年一个月工资标准补偿;违法解除则按一年两个月工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