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时间:2023-11-23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经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二、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认定条件
根据仲裁机构和司法部门的认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2.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已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合同内容,如调整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等;3. 如果无法与劳动者就变更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通知解除或支付代通金。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客观情况"指的是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导致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但排除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所列的客观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仲裁机构和司法部门认定客观情况的重大变化还包括履行原劳动合同所必要的客观条件,如市场情况、生产设备条件、产品销售条件、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经营场所搬迁、经营状况不佳等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情况导致劳动合同所确定的生产、工作岗位消失的情况。因此,需要注意主观雇佣变化不能视为客观情况变化。
三、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一定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才能适用该条款。如果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但未达到"无法履行"的程度,劳动合同应继续履行,不能适用该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四条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发生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内部承包、企业分立或被兼并等情况虽然属于"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一定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变化。如果用人单位要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还需要证明这些情况导致原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客观情况。通常情况下,企业部门整体撤销或因岗位工作的专业对口性较强而无法另行安排岗位的情况可以认定为劳动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
四、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操作建议
如果用人单位遇到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应首先以书面形式记录客观情况的重大变化,如公司经营战略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是否被合并或分立。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提供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证据并不困难,但法律要求协商变更合同内容,这也是认定解除合同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发生客观情况重大变化时,用人单位还需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协商过程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并提供协商变更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内容,协商过程和结果也应有书面记录或录音,以表明已尽力协商。当然,在与员工协商时,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并决定解除劳动合同,还需要通知工会并征求工会意见。在诉讼实践中,由于缺少通知工会这一环节,很多企业解除合同的程序被认定为违法,从而承担败诉责任。此外,为了避免被认定为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不履行合同,对于发生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情况,如工作地点跨区域的重大变更,用人单位应首先采取措施消除劳动合同履行的实质性障碍,如提供通勤班车、上下班交通补助、调整工作时间、提供食宿便利等措施,履行单位应尽的义务。这样,在发生纠纷时,单位可以提供证据表明已尽到了义务,从而减少被认定为恶意解除合同的风险。为了降低纠纷的可能性,建议单位在制定员工手册时,明确规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并列举和说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以书面形式表明双方达成的共识,为日后解除劳动合同提供依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解除合同流程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如何采取解除合同流程及补偿方式的问题。劳动者在遭遇拖欠工资时,可投诉劳动行政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式包括协商解除、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或用人单位面临困难解除等,补
-
公司合并后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公司合并后劳动关系的处理方法。在公司整合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应得到延续,因非法解除劳动合约引发争议时,企业应赔偿。公司合并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合并过程中需发布公告并通知债权人。劳动关系的定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定联系,可通过工资发放清单
-
公司搬迁让转岗不去的有补偿吗
-
公司搬迁老员工不愿意去有赔偿吗
-
肇事伤人后不履行义务,车主与运输公司将被连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