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被约定竞业限制的人员在此期限内不得到其他有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从事同类业务,或者自行开业从事同类业务。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然而,在约定竞业限制期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签约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谈判能力上存在巨大不同。为了平衡这种不同,法律为劳动合同设定了基准规范。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内容只能高于这些基准规范,而不能低于它们。因此,竞业限制期限不可以约定过长。
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任何秘密都不是永恒的,只是有些保密时间长些,有些保密时间短些。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任何秘密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散布开来,变成一般的信息。商业秘密也从来就不是绝对的秘密的,老板、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甚至客户都可能接触到,这些人也就都可能成为泄密者。一旦秘密被泄露,竞业限制义务也即终止。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商业秘密进入公知状态后,保密条款、保密协议约定的内容自行失效。
用人单位在确定竞业限制期限时会考虑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持续时间以及员工对该商业秘密的掌握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商业秘密的类型和性质不同,其保密期也不同。因此,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协商确定竞业限制的期限,只要不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长竞业限制期限,并给予劳动者合理的补偿。
各地对于竞业限制的最长期限有不同的规定。《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深圳市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和《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根据员工涉及的技术秘密密级、所处保密岗位或受到的特殊训练等情况而定,一般为2至5年,超过5年需要经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如果竞业限制协议中没有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为2年。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竞业禁止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诉讼。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未支付补偿金的竞业禁止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选择劳动仲裁解决,如无法解决可提起诉讼。有效的竞业禁止协议需满足合理经济补偿、期限明确等条件。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劳动者需承担民事责任及侵犯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与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以及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等方面的约定。合同明确了乙方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形式及金额、社会保险等内容,并规定了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的相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