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竞业限制 > 竞业限制补偿金该如何支付

竞业限制补偿金该如何支付

时间:2023-10-1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090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律师分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规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受竞业限制约定的人员在竞争关系单位工作或自行开业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具体案例

2014年7月20日,吴某被A公司聘为高级客户经理,每月工资1万元。双方于2014年8月9日签署了一份《员工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A公司为甲方,吴某为乙方),约定乙方具有保密和竞业限制义务。根据协议,乙方及其近亲属在离开公司后的两年内不得经营与甲方业务相同或相似的业务,乙方本人不得为与甲方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提供服务,不得在与甲方业务相同或类似的企业工作,不得从事与其在甲方公司生产、研究、开发、管理、经营、销售有关的相关工作。协议还约定,如果乙方违反保密和竞业限制义务,应支付一百万元的违约金。双方同意在劳动合同期间,甲方每月支付700元作为竞业限制补偿金,与工资一并发放。根据约定,A公司在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按时支付了竞业限制补偿金。

吴某于2015年9月1日离职后,于2015年12月擅自开设了与A公司业务相同的公司。A公司与吴某发生争议,吴某认为A公司在他离职后没有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因此竞业限制协议没有生效。那么,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否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间支付呢?

律师分析

根据吴某与A公司签署的《员工保密及竟业限制协议》,涉及竞业限制条款的约定符合法律规定,并具有法律效力。尽管本案中竞业限制补偿金在合同期间支付,但约定的“补偿金在合同期间提前支付”的条款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未对吴某的利益造成损害,也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因此是合法有效的。A公司已经在吴某的劳动期间实际支付了一年的竞业限制补偿金(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然而,一旦已支付的补偿金用尽,A公司仍需继续支付补偿金。

因此,吴某在2015年12月擅自开设与A公司业务相同的公司,违反了双方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然而,由于本案中没有证据显示A公司实际损失达到一百万元,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高,吴某在庭审中也表示违约金数额过高不公平。因此,根据吴某的违约事实,结合A公司支付的竞业补偿金和吴某的工资收入等情况,二审法院酌情判决吴某应支付一百万元的违约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请求经济赔偿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 仲裁裁决书关于原告与被告劳动纠纷的裁定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

  • 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有何规定

    竞业限制是通过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制约的对象包括在职职工和离职职工。对在职职工而言,竞业限制属于默示的法律义务,对离职职工而言,则必须来源于竞业限制协议的设定,而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一般要以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

  • 竞业限制补偿金如何生效
  • 竞业限制费用如何支付
  • 保密协议没有保密费合法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