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竞业限制 > 非企业高管是否应当承担竞业禁止义务

非企业高管是否应当承担竞业禁止义务

时间:2024-11-23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124

案情简介

2006年10月,某外贸公司与李某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约定公司聘任李某担任副总经理,试用期3个月。李某的工作职责为负责公司贸易部外贸进出口业务。李某在该外贸公司的工资条显示其工作部门为贸易部,职务为部门副总。李某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为某钢铁公司作进出口代理,获得佣金100万余元。某外贸公司认为李某系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未经股东会的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从事与公司同类的业务,其行为明显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因此而获得的收入应归公司所有,遂诉请法院判令李某向外贸公司返还经营同类业务而获得的收入100万余元。

争议焦点

李某是否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范畴?是否受法定竞业禁止义务的限制?

案件分析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经理系指公司董事会(股东会)聘任和解聘的经理,不应包括公司内部的部门经理。但实践中,公司对所聘人员职务名称不规范,“经理”职务滥用情形普遍。因此,判定任职者是否属于公司高管,还应从其在公司中享有的职权范围和实际担当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来考量其是否实际掌控着公司经营管理权或重大事项的执行决定权,是否掌握着公司重要的商业秘密和信息,从而界定其是否应当承担竞业禁止义务。

本案中:

一、从外贸公司工商登记材料来看,李某并非由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聘任的经理;

二、虽试用期劳动合同显示李某的职务为副总经理,但工资条和任职介绍均显示其为贸易部副总和部门经理;

三、李某所在贸易部,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过程中,均由李某的上司,即部门总经理负责签字,李某未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和重大事项的执行决定权。

综上,李某并非该外贸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故其亦不是负有法定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标准和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若无约定,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岗位与职责、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商业秘密保护。合同中详细说明了乙方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甲方的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标准,以及劳动报酬的细节。同时,合同强调了劳动纪律和商业秘密保护的重

  • 一、一般员工签订竞业限制的有效性

    员工签订竞业限制的有效性,包括一般员工和高级职员的不同认定。对于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是为了保护企业利益。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范围、地域、期限需双方约定,且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的权利。

  • 对于竞业禁止的期限和分类我国法律是如何的规定的呢

    原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在劳动者劳动关系终止后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即在竞业禁止合同中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或者生产某种产品,同时,企业对劳动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劳动者离职后的竞业禁止义务是约定义务,不是法

  • 非企业高管是否应当承担竞业禁止义务
  • 保密及竞业限制法律适用操作指引
  • 竞业禁止协议补偿金什么时候支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